胸长神经:胸长神经系脊神经之一。自臂丛的锁骨上部发出,沿前锯肌的外侧面下降,支配此肌。此神经较短,如受到损害,则前锯肌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可受到损害。胸长神经是臂丛锁骨上部的分支,含有第5~7颈神经前支的纤维。发出后在胸壁外侧,沿前锯肌表面下降,分支布于前锯肌。
解剖结构:胸长神经,起自第5~7颈神经,当这些神经刚出椎间孔时发出。其中,从第5、6颈神经来的纤维,穿经中斜角肌,即合为一束;而第7颈神经的纤维(有时缺此纤维),经中斜角肌前面,至前斜角肌上部,同第5、6颈神经来的纤维合为一干。此干下行,穿经臂丛和腋动脉第一段的后面进入腋窝,再沿着前锯肌的腋窝面下降,最后分成许多小支,分布于前锯肌各肌齿。胸长神经的颈后三角部分,常因肩部担负过重的压力或颈部受重击而受损伤,引起前锯肌瘫痪,使患者上肢推向前方抵抗阻力,则患侧肩胛骨内侧缘向背侧突起,变成“翼状肩”。
与胸长神经相关的疾病:胸长神经卡压综合征:
【概述】
胸长神经卡压综合征是由于胸长神经卡压而引起的一种以肩部疼痛、肩外展无力及抬臂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胸长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纯运动神经,起源于C5、C6、C7神经根,支配前锯肌。大多数肩胛背神经在C5的起始与胸长神经的起始合干,合干部分穿经中斜角肌的腱性起源和腱性纤维环,起源于C5的胸长神经也可与肩胛背神经一起受到卡压。
【针刀应用解剖】
1.颈肩脊-肢表面解剖:
肌性标志:中斜角肌。
2.颈肩脊-肢静态弓弦力学单元:
(1)弓
①颈椎
②肋骨
(2)弦
①椎间盘:由纤维软骨组成,并连结于上下2个椎体之间,自第2颈椎下方至第1胸椎上方,共6个,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
②颈部筋膜:可分为颈固有筋膜、脏器筋膜和颈血管鞘等3部分。
③颈项部韧带:项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囊韧带等。
3.颈肩脊-肢动态弓弦力学单元:
(1)弓:同静态弓弦力学单元。
(2)弦:中斜角肌,起自颈椎横突,止于第1肋骨。作用:上提第1肋,助深吸气。如肋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双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病因病理】
可致胸长神经损伤的因素很多:多种运动性牵拉伤可致胸长神经损伤;重复性背负重物或用肩部较多的重体力劳动,也可导致胸长神经损伤;腋区手术或第1肋切除时,易损伤胸长神经导致胸长神经的麻痹;臂丛牵拉伤引起的瘢痕反应以及放射性组织硬化等也可致胸长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生。[1]
【临床表现】
1.病史和症状:
(1)患者可能有颈部不适或“颈椎病”病史。
(2)胸前、胸侧壁和腋下不适,有胀痛、针刺样痛,如在左胸壁酷似心绞痛。
(3)如合并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可能有背部向心前区的放射痛。
(4)心内科检查排除心绞痛。
2.体征:
(1)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下压痛显著。
(2)叩击胸前可能诱发胸前刺痛。
(3)合并肩胛背神经卡压时有肩胛背神经卡压的体征。
(4)翼状肩胛是胸长神经损伤的典型体征。翼状肩胛的检查方法:伸臂、推墙时,可诱发翼状肩胛的发生。
【诊断要点】
如果颈部痛点局部封闭后症状消失,要高度考虑到胸长神经卡压的可能性。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心绞痛:左胸前的疼痛必须和心绞痛鉴别,做有关心脏的检查。
2.胆绞痛:右胸前的不适和疼痛应考虑胆囊、胆道疾病的可能,结合腹部体征和胆道病史,不难排除。
【治疗】
针刀治疗依据针刀医学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和针刀闭合性手术理论,通过对神经卡压点进行精确闭合性针刀松解,完全可以取代开放性手术松解,治愈该病。
1.针刀治疗:
(1)体位:俯卧位。
(2)体表定位:中斜角肌后缘中点,Tinel阳性点。
(3)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刀具:使用Ⅰ型针刀。
5)针刀操作在中斜角肌后缘中点处附近,以Tinel征阳性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上肢纵轴一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当刀下有落空感时,即到达胸长神经在穿中斜角肌腱性结构时引起的卡压点,稍提针刀0.3cm后,纵疏横剥3刀,范围不超过0.5cm,以松解中斜角肌腱性结构对胸长神经的卡压。
2.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俯卧位,做颈部伸屈、侧屈活动2~3次。
【针刀术后康复】
1.目的:针刀整体松解术后康复治疗的目的是进一步调节颈肩脊-肢弓弦力学系统的力平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损伤组织的早期修复。
2.原则:胸长神经卡压综合征行针刀术后48~72小时可选用下列疗法进行康复治疗。
3.方法:
(1)中药离子导入法
(2)康复锻炼
对抗式: 15分钟×2组,每日2次×30日。
压胸式: 5分钟×2组,每日2次×30日。
搓腰式: 10分钟×2组,每日2次×30日。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韩彦青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