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好发于7岁以下小儿,多属于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者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候伴腹泻或者便秘。腹痛最早出现,可在任何部位,多以右下腹常见,腹痛性质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腹痛的程度较急性阑尾性炎轻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一、病因: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结肠区淋巴结多。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毒感染者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造就为阴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结炎,细菌侵及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映、出血及坏死,淋巴结内可分离出沙门菌。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主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部实质意义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接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二、鉴别诊断:(一)与肠痉挛鉴别:
小儿肠系淋巴炎是免疫病,用激素治疗;肠痉挛是神经粘膜紊乱,用解痉药。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小儿肠痉挛出现腹痛,常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时面色苍白,额头冒汗,四肢冰凉,间歇期腹痛减轻或玩耍如常,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后又发作,发作时患儿常捂腹、弯腰、拒按、不合作、间歇期患儿常难诉清腹痛部位,腹痛消失或仅有脐周隐痛,全腹软,无明显固定压痛或反跳痛。
(二)与小儿阑尾炎鉴别:
易混淆,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患者均可表现为发热、右下腹疼痛及压痛等。其鉴别方法如下:(1)腹痛与发热的关系:先发热后腹痛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症状,反之则是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症状;(2)腹痛的性质: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部位多不固定,不呈进行性加重,可有缓解期,无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而急性阑尾炎以转移性腹痛为特点,腹痛较重,呈进行性加重,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3)体温: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体温极少超过38.5℃,急性阑尾炎患者体温则常在38.5℃以上;(4)白细胞计数: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常12×109/L以上,可达20×109/L,中性粒细胞达85%以上;(5)B超检查对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可提供准确依据。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永刚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