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糖尿病足溃疡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缺血性、神经性和神经缺血性病变,会导致足部出现不同程度感染、溃疡、坏疽,并增加截肢风险,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可导致患者行走受限与终身残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病因及常见疾病:多种病因包括:①神经病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循环障碍;④免疫障碍;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

首先糖尿病足患者由于长期的糖尿病导致了自己的足部病变,患者的足部皮肤变得干燥,同时足部可能因此导致刺痛、麻木、感觉迟钝丧失,同时患者的肢端会出现营养不良、肌肉萎缩之类的症状。

糖尿病足患者由于长期的皮肤组织缺血导致了肌肉萎缩,同时皮肤干燥弹性差,一旦患者的皮肤体温下降,就会出现色素沉着,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同时如果患者的肢端皮肤发生了水疱感染,就有可能导致溃疡或是坏疽的发病。

同时糖尿病足还有可能因为周围神经病变或是周围血管的病变,由此导致患者发生足部的疼痛,意思溃疡和坏疽的发病。

二、鉴别诊断:除了需测量伤口的大小、范围、深度、观察其颜色(红、黄、黑色、混合型),闻其气味(腥臭、恶臭、腐败味、发酵味等)之外,还需用特殊的分级以区分其严重程度。下面介绍Wagner分级标准:

Ⅰ级:为浅表性溃疡,最常见于第1趾骨头。特点:红色伤口(提示处于炎症或增生阶段,创面肉芽鲜红、边缘整齐);未穿透真皮层;伤口周围皮肤有浸渍;中等量渗液(5~10ml)。

Ⅱ级:深部溃疡,常穿过皮下脂肪达筋膜或韧带,但无脓肿形成及骨受累。对Ⅰ、Ⅱ级病变,临床上应及时评价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去溃疡深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特点:伤口黄色100%(提示皮下脂肪坏死伴黄色脓性分泌物);中等量渗液(5~10ml)。

Ⅲ级:深部溃疡伴感染如蜂窝组织炎或脓肿形成,有骨受累,常致骨髓炎,对此伤口应及时进行创面组织及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特点:伤口基底75%黄色,25%红色;伤口周围皮肤红、肿、热、痛、浸渍,基底骨骼肌腱暴露,有潜行、无窦道,X线显示骨损害;渗液量大(10ml以上)。

Ⅳ级:足尖、足跟或远端更大范围的局部坏疽,应充分评价有无明显血管病变,以及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特点:黑色伤口(提示存在缺血坏死组织,常伴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痂皮);足部坏疽;ABI检查足背动脉阻塞。

Ⅴ级:全足坏疽。

三、检查:(一)足部压力检查:

足部的挤压、受压是糖尿病足发生溃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检查主要通过行走测定患者足底部受力最重的部位,从而明确患者足底部受力的区域。糖尿病足溃疡,可通过矫正受压点来改善溃疡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二)X线检查:

主要检查足骨是否有骨髓炎存在,是否有骨皮质破坏,是否有死骨形成等。

(三)皮肤温度检查:

一般讲低于健足2摄氏度者,说明患足的血液供应很差。

(四)神经系统检查:

用10克单丝接触皮肤,看患者是否存在保护性的感觉,以间接判断患者是否合并神经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程度。一般讲,保护性感觉越敏感,其神经病变越轻。

四、治疗原则:糖尿病治疗的总体目标是预防、控制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最大限度维持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现如今针对糖尿病足溃疡这一严重并发症仍缺乏确切有效的标准防治方案,一旦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由于感觉受损、微循环障碍、创面愈合困难、伤口感染和坏疽,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只能接受截肢手术。既往,糖尿病足溃疡主要依靠血糖控制、减轻患肢负重、伤口敷料、局部外敷抗生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处理,但并不能降低截肢风险。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跃斌 - 副主任医师 - 太原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