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橄榄核系脑神经核之一。上橄榄核呈“S”形,在脑桥背盖的腹外侧,自脑桥下部延至脑桥中部。此核接受斜方体的纤维。发出的纤维,一部分重入斜方体,另一部分止于脑干的运动核,完成由声响引起的反射活动,例如上橄榄核的纤维止于展神经核,通过此径,可完成音响处转眼的反射。上橄榄核主要与听觉通路的纤维相联系。
解剖结构:1、脑神经核:脑干神经核:除嗅、视神经外,脑干连有4种性质的10对脑神经,这些脑神经在脑干内都有与之相应的脑神经核。脑神经核分为运动核和感觉核。运动核是脑神经运动纤维的起始核,包括躯体运动核和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感觉核是脑神经感觉纤维的终止核,包括躯体感觉核和内脏感觉核。
(1)灰质不再连贯成细胞柱,而变成断续的核团
(2)很多纤维束在脑干内交叉传导,打扰了脊髓原来灰白质的界限。
(3)延髓上部中央管向后敞开为第四脑室的底,因此原来脊髓前角和后界的腹背关系变成内外侧关系,即界沟内侧为运动神经柱、界沟外侧为感觉神经柱。
(4)脑干中央区出现较大范围的网状结构。
2、下橄榄核:在延髓的上部,锥体的背外侧有一囊形的灰质团,叫下橄榄核。核外面呈卵圆形膨隆,叫橄榄体。下橄榄核接受纹状体、中脑网状结构和红核等处来的纤维。它发出橄榄小脑束走向对侧,在延髓的背外侧,积聚上行终止于小脑。此核是小脑的重要中继核。
下橄榄核位于橄榄体内,是到小脑的重要中继核,是一个皱褶袋状细胞层,其内包有白质。开口向内侧,称下橄榄核门。在门的内侧有一灰质板,称内侧副橄榄核。在下橄榄核的背侧,也有一灰质板,称背侧副橄榄核。主核由较小的圆形或梨形细胞组成,具有许多短而多支的树突,其轴突自门发出,向内穿经内侧丘系,一部分穿过和一部分绕过对侧的下橄榄核。再集合成一些小束,继而穿过或绕过三叉神经脊束及其核,进入绳状体,组成橄榄小脑纤维。橄榄副核和主核内侧部最古老,称旧橄榄,其纤维终于小脑蚓部;主核外侧大部为新橄榄,其纤维终于小脑半球。下橄榄核周围包绕着密集的有髓纤维,称橄榄囊,它主要由起始于大脑皮质、尾状核、苍白球和红核的下行纤维束形成。皮质橄榄纤维始自额、顶、颞和枕叶的皮质,大部纤维随皮质脊髓束下降,主要终于两侧主核的腹侧部;来自尾状核和苍白球的纤维,主要终于两侧主核的背侧部;红核橄榄纤维终于同侧主核的背侧部;来自中脑中央灰质的纤维,大部终于同侧下橄榄核的腹侧部。脊髓橄榄束大部终于背侧和内侧的副橄榄核。
3、小脑:小脑是不成对的结构,人的小脑是后脑中最大的部分,位于颅后窝内、大脑两半球枕叶的下方、脑桥和延髓的背侧面。小脑上面平坦,下面隆凸,中间缩窄的部分是蚓部,两侧膨隆的是小脑半球。小脑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沟,把小脑分成若干叶。小脑表面被覆一层灰质,称小脑皮质;小脑内部为白质,称小脑髓质。在髓质内有灰质团,称小脑中央核。按功能,小脑分为前叶、后叶和绒球小结叶。
小脑借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小脑下脚(绳状体)由来自脊髓和延髓的进入小脑的纤维组成;小脑中脚(脑桥臂)由脑桥核到小脑的纤维组成;小脑上脚(结合臂)主要由小脑中央核发出的远心纤维组成,它主要终于红核和丘脑外侧核。
小脑机能相当复杂,主要机能是有机体在静力性或动力性运动中小脑参与原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共济作用,从而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的紧张、协调肌肉的运动,主要是协调身体的随意运动。如小脑受到损害,病人平衡失调,站立时身体摇摆不稳,步行蹒跚,有跌倒的趋势。此外,小脑对内脏的机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刺激小脑,可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如瞳孔散大、血压增高、疲劳肌肉恢复工作能力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阳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