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老年性精神病,发生在老年期,即60岁以后。由脑萎缩、脑血管疾病、脑变性等大脑衰老性病变所致的一类精神障碍。患者早期以记忆减退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焦虑、抑郁、易激动,以及有悖伦理道德的人格改变,实施一些与其身份、地位、修养和经济状况不相符合的行为如小偷小摸、触摸陌生异性、当众裸露生殖器、与儿童争抢食物等。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快速发展、恶化,3~5年内患者便不能自理生活,呈痴呆状。躯体检查可见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体征。此类精神障碍现如今尚无治疗措施,最终以痴呆为结局。上述症状体征若出现于老年期以前,则称之为早老性痴呆。
病因及常见疾病老年性精神障碍病因比较复杂,既有生理原因又有外界原因,具体体现以下几点:首先,大脑是支配身体做各种运动的重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逐渐老化重量减轻,反应速度降低、记忆力减退,严重情况引发老年痴呆症;其次,老年人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承受较大精神压力。另外,部分老年人心理、思想承受能力较差,遇到事情比较激动、焦躁不安等,增加神经障碍病症发病机率;最后,部分老年人家庭条件较差,无法给予老年人系统的关怀和照顾,致使老年人忍受孤独、寂寞等埋下患老年性精神障碍的隐患。
常见的老年精神障碍特症1、焦虑:焦虑和烦恼,自主神经功能兴奋,运动性不安,过分警觉和惊恐发作。
2、抑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自责、自罪、自我评价低;思维迟缓和妄想症状,甚至产生厌世想法和自杀观念;意志消沉,严重者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吃不喝;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不深和噩梦。
3、语言沟通障碍:对语言理解困难,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讲的意思,言语表达困难,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传达自己的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
4、适应技能缺乏:由于孤独、退缩或与外界环境隔绝,因而丧失了基本生活技能,失去了自己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自我照顾、家务技能、购物,履行社会行为的能力,其结果是不能在仅有很少照顾的环境中生活,失去了独立及半独立生活的能力。
5、人际交往困难:不论在家庭或社区,也不论是工作或娱乐,常可发现他们程度不同地丧失了与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使之缺乏人际交往的动力,在交往过程中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
6、社会支持不足:患者长期患病及长期住院往往导致其社会技能丧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社会环境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不能完成。家属和周围人对于患者疾病的认识偏差或者能力受限等等。
治疗原则现如今,老年性精神障碍尚无根治方法,为降低病症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性格特点,采取对应护理策略,并正确态度认识患者行为,以和蔼平和的语气和患者交流,通过谈心等方法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通过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病症困扰。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辰生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