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骨髓灰质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是由骨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变主要在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尤其是骨髓前角灰质,严重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多见于发热、咽痛、肢体疼痛。多见于小儿,且部分患者可发生弛张性瘫痪,故又称小儿麻痹症。大部分患者可治愈,病情严重者可因呼吸、吞咽困难而死亡。仅少数患者留有瘫痪后遗症。

症状有小儿麻痹症存在的地方,它是由个人接触或吃了污染的食物及饮食而传播的。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是头痛、咽候痛及发热。然后接着出现颈部肌肉及背部肌肉疼痛的现象。病情严重时,肌肉软弱无力,最后可能导致瘫痪。

使脊髓灰质炎病毒闻名于世的是二战时期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已是成年的罗斯福在一次出海旅行归来后发现自己被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成了名不副实的“小儿麻痹症”。时任纽约一家银行行长的罗斯福凭着惊人的毅力与骨髓灰质炎抗争,终于战胜了病魔,但终身只能坐在轮椅上。

罗斯福战胜骨髓灰质炎的精神鼓励了无数人,一些财团以及个人纷纷捐款,用于骨髓灰质炎病毒的研究,1945年用人和猴子的非神经组织培养物分离骨髓灰质炎病毒成功,并可传代,1953年证实骨髓灰质炎病毒为RNA病毒,1954年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对战胜骨髓灰质炎病毒至关重要。但科学家发现,这种疫苗因为是注射接种,仅使人体内血液中产生IgG 抗体,而骨髓灰质炎是肠道病毒, 儿童的成堆玩耍使病毒能从口进入消化道,再随粪便排出,感染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科学家们进一步发明了可以口服的脊灰糖丸,能在肠道产生IgA抗体,即使病毒经口进入,也在肠道就地消灭,如今骨髓灰质炎病毒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彻底消灭的病毒。

流行病学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惟一自然宿主,隐性感染(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瘫痪型因症状明显而在传播上意义不大。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出病毒,少数病倒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3~4月;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获持久兔疫力并具有型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