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感觉神经元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1、感觉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是能接受身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将兴奋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叫感觉神经元。此名称是依据神经元的机能分类而来的。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大都属于此类,如视网膜和内耳的感觉细胞,脑和脊髓的神经节细胞均为感觉神经元。

2、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具有联络和整合输入信息并传出信息的作用。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短而分枝多,直接由细胞体扩张突出,形成树枝状,其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轴突长而分枝少,为粗细均匀的细长突起,常起于轴丘,其作用是接受外来刺激,再由细胞体传出。轴突除分出侧枝外,其末端形成树枝样的神经末梢。末梢分布于某些组织器官内,形成各种神经末梢装置。感觉神经末梢形成各种感受器;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骨骼肌肉,形成运动终极。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可分成假单极、双极和多极神经元。按其功能特性可分为传入神经元(又叫感觉神经元),中介神经元(又叫联络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又叫运动神经元),按神经元是引起后继单位的兴奋还是抑制而分为兴奋性神经元还是抑制性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的生理机能:感觉神经元亦称“传入神经元”、“受体神经元”。将神经刺激由受体或感觉器官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会和特定的中间神经元连接。在形态上以单极神经元为主。其中,一部分感觉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能从皮肤感受器将所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脊髓和大脑,激活相应的脑区引起感觉;另一部分只能传递信息不能引起感觉。

感觉神经元形态上包括假单极神经元和双极神经元,其作用是将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自周围传向中枢。它的周围突的末梢终止于身体各部的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沿周围突传向胞体,继续经中枢突传入中枢。因此也称传入神经元。

与感觉神经元相关的疾病:1、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

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是一种罕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其病变的主要部位是脊髓后根神经节,病理以脊髓后根神经节病灶最为严重,后索变性,前索受累较轻,动静脉周围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伴Na-geotle小结增生,腓肠肌活检可有周围神经轴突丧失,髓鞘崩解及纤维化。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认为PSN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认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参与PSN的发生,推测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抗原刺激体产生抗体影响后根神经节而产生PSN,突出表现为深感觉障碍引起感觉性共济失调,同时可有浅感觉障碍,如四肢远端向近端发展。电生理检查: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H反应阙如,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

2、神经元变性:

神经元变性是神经元胞体变性坏死继发轴索变性和髓鞘破坏,病变与轴索变性相似,但神经元坏死,使轴索全长在短时间内变性、解体,称为神经元病(neuronopathy)。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病变如癌性感觉神经元病、有机汞中毒等,运动神经元病变如急性脊髓灰质炎和运动神经元病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薛国芳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