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往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个临床类型,是多种原因所致的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毛细胆管、细胞骨架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功能异常,使胆汁分泌减少,导致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下达十二指肠,并使胆汁成分反流至血液。临床表现有黄疸、瘙痒,伴血清结合胆红索、胆固醇、胆汁酸、ALP、5-核苷酸酶和白蛋白增高的症状体征。B型超声检查对诊断更有意义。
病因及常见疾病近年通过电镜的观察发现,病变的原发损害不是毛细胆管的炎症,而是肝细胞本身分泌代谢障碍。
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为完全梗阻性黄疸,需与肝内、外其他梗阻性黄疸相鉴别。
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上升,同时伴有AKP、r-GT、总胆汁酸的升高。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衰竭常见的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早期发现肝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①近半个月~6个月内曾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吃过半生不熟的海产贝类食物,或输过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有过不洁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针灸、纹身、拔牙和手术等,即有被传染上肝炎的途径。②近日来全身疲乏无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肝区痛、大便不调,尿黄似浓茶等;经休息后上述症状仍持续不好转,而又找不到其它时,就应考虑到患肝炎的可能性。如能及时去医院检查,发现肝肿大,尤其是黄疸,就应当高度怀疑有患肝炎的可能。
治疗原则是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静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中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