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感染指分娩或产褥期产妇生殖道受病原菌侵袭后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类型。孕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分娩时产生的创伤等因素,易导致产褥感染的发生。产褥感染是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产褥感染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产褥期感染产妇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均为人体正常菌群,而在产妇分娩后,机体免疫、抵抗力降低,正常菌群失调,阴道防御及自净能力降低,均可能引起感染。妊娠合并症、生殖道炎症、助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低血红蛋白水平、产程时间延长、营养不良、软产道损伤、卧床时间过长均与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密切相关。
检查(1)体温>37.8℃,白细胞计数>10×10/L。
(2)伴明显子宫压痛、恶露恶臭、肛门坠痛。
(3)宫腔分泌物细菌检查阳性。
治疗原则为降低产褥期感染风险,首先,必须重视妊娠合并症的控制,受孕前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生殖道炎症,调整身体状态;其次,孕前必须均衡膳食,确保营养均衡,避免营养不良及贫血,同时强化孕期保健,重视对产妇的健康宣教,注意孕期卫生,做好优生优育宣传工作;第三,告知产妇分娩前相关注意事项,包括临产前8周避免盆浴,禁性生活等,强化产前准备;第四,在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测产程,避免产程延长,降低产后反复出血发生风险,并严格检查软产道、胎盘、胎膜情况,伴软产道损伤者立即行缝合处理,接生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做好产房消毒处理;第五,术后重视患者会阴部护理,保持外阴、切口处清洁、干燥,产后密切监测产妇感染状况,若伴感染者立即清除感染灶,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第六,鼓励产妇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卧床时间,促进子宫复旧,预防产褥感染。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永红 - 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