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也叫核磁共振,MRI诊断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日趋完善,时间虽短,也已显出其优越性。纵隔在MRI像上,可观察隔肿瘤及其与周围血管解剖关系,可清楚显示肿留对腋下,臂丛及椎管的侵犯。对肺门淋巴结肿大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帮助较大。心脏大血管MRI检查具有快速、省时及病人痛苦小的优点,可显示房室,血管的大小,内腔,并可观察血液动力学改变,有利于功能诊断,也可识别异常组织。正常值
正常影像表现: (1) 奇怪和肺因含空气,呈黑色无信号区。 (2) 心脏大血管由于“流空效应”,呈黑色无信号区。 (3) 骨皮质和钙化呈黑色无信号区。 (4) 既然与其他软组织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驰豫时间,呈较低的灰色信号区。 (5) 脂肪组织具有极短的T1和较短的T2,在T1加权像上呈白色的高信号区,在T2加权像上呈灰白色。 (6) 含水的液体具有长T1和长T2,在T1加权像上呈灰黑色区,在T2加权像上呈白色区。
临床意义对X线胸片上发现的问题,MRI可作出定性诊断。 (1) 肿块:① 可鉴别肿块性质:如囊性、实质性、脂肪性或血管性(动静脉畸形);② 明确肿块的位置、大小和范围,并能明确肿块与纵隔的解剖关系。 (2) 纵隔增宽:① 可确定纵隔增宽是病理性或是解剖变异;② 可鉴别纵隔增宽是实质性、囊性和血管异常、动脉瘤或是脂肪组织的肿块;③ 可观察食管癌向管外侵犯的范围;④ 可确诊对纤维化或肉芽肿性纵隔炎诊断;⑤ 确定肿瘤对纵隔的侵犯范围。 (3) 肺门增大:明确肺门增大的原因是肺血管疾病抑或实质性肿块(包括肿大的淋巴结),MRI优于CT良好的对比解析度,故可检出直径1cm的肿块,而且MRI比CT更容易鉴别肿块与血管。 (4) 明确肿瘤对胸膜、胸壁的侵犯范围,对肿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5) MRI能显示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心包病变、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肿瘤等。 (6) 检查心脏大血管病变首选MRI,这是因为:① 由于血流低信号或无信号,故在心脏内血液和心脏结构之间形成良好的对比;② 由于MRI的对比解析度高,故能清晰地分辨出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心包外脂肪;③ 若用心电门控,可动态观察心动周期心肌活动状态;④ 无创伤、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心房、心室和大血管腔,检查十分安全;⑤无需改变患者体位,即可获得任意的断层图像;⑥快速成像序列已能对心脏、大血管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对心脏功能作出定量分析;若辅以超声心动图,则可使大多数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确诊。
注意事项(1) MRI诊断胸部疾患应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全面分析,方能提高诊断率。 (2) 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胸腔内有金属异物存留者、动脉瘤手术或其他术后大血管上有金属夹者,禁忌行MRI检查。 (3) 心脏检查,层厚以6-10mm为宜,尽可能不留间隙;信号平均数2-4次,对能密切配合的患者,信号平均数4次,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对危重或小儿不能很好配合检查时,可将信号平均数改为2次,以缩短检查时间。 (4) 对不配合的幼儿和儿童以及烦躁不安的患者,为使患者能在检查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动与心率稳定,必须给予镇静剂,以确保MRI图像质量。
相关疾病心包胸腺瘤,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上气道梗阻,肿瘤性心包炎,先天性心包缺如或缺损,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异位ACTH综合征,肺囊性纤维化
相关症状胸膺胀满,痰鸣气急,下肢的感觉,肌力,神经异常,支气管以下的损伤,右胸痛,乳头肥大,纵隔淋巴结增生,呼气时胸口痛,饱食后胸痛,盐类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1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卓 - 高级工程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