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内生殖器检查包括前列腺检查、精囊检查、睾丸检查等。睾丸过小(小于12毫升)或过软都表示睾丸发育不良,单侧过小对侧正常时还有可能生育,双侧都小的人精液中可能就会没有精子。阴囊内没有睾丸(隐睾症)也同样如此。附睾有无硬结常代表附睾有没有发生过炎症或结核,圆形的肿块很可能是精液囊肿可妨碍附睾管的畅通。附睾饱满而精液中没有精子可能是阻塞性无精子症。有无精索静脉曲张也是重要检查内容。正常值
(1) 正常成年男性睾丸组织由精曲小管及间质构成。 ① 精曲小管:内含各级生精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等)和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因次级精母细胞在生精过程中存在时间很短,常不易看到。支持细胞体积较大,其胞体由基底膜直伸人到小管腔面,具有分泌、营养、吞噬、支持生精细胞和释放精子,构成血睾屏障的功能。 ② 界膜:精曲小管管腔外为薄而整齐的界膜,又称固有膜,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无细胞层(基膜)、类肌细胞层、淋巴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层,是血睾屏障的组成部分,具有收缩、物质交换、吞噬等功能。 ③ 间质: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L-eydig细胞、巨噬细胞、血管、淋巴管、纤维组织等。 (2) 正常睾丸的大小:人出生到12岁以前的婴儿、儿童,睾丸处于相对静止发育期,一般为1-4毫升。12岁以后,进入“青春发动期”,睾丸体积迅速增大。到18岁左右,有60-70%的男子已达16.5毫升以上。成年后的睾丸体积为16-25毫升,平均值为19.8毫升,比白种人和黑人略小。60岁以后,男性进入性衰老阶段,睾丸体积逐渐缩小,70岁以后,睾丸积多数已萎缩到16毫升以下。 (3) 正常前列腺似栗子大小,表明规则,无硬结及柔韧区。血PSA检查时正常人的血清中PSA的含量每毫升为4纳克。
临床意义异常结果: 一、睾丸活检 (1) 生精上皮脱落型:精曲小管扩张,大部分或全部管腔充满脱落的生精细胞,管腔消失,常伴不同程度界膜及小血管改变。 (2) 生精阻滞或成熟障碍型:生精过程常阻滞于精母细胞或精子细胞阶段,常伴生精细胞、界膜和血管改变,这是一种生精过程的分化异常。 (3) 生精功能低下型:各级生精细胞和精子均一地减少,支持细胞出现大量空泡,管腔扩张,可见早期脱落的未成熟生精细胞、界膜、血管多无明显改变。 (4) 透明变性型:精曲小管广泛透明变性、萎缩、管腔狭窄,严重时成“幻影小管”常伴广泛纤维化和血管透明性变。这是自身免疫反应的表现,可能是非特异性炎症、病毒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药物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原因不明或是其他病理损害的结果。 (5)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精曲小管中生精细胞缺如或消失,仅有支持细胞,精曲小管管径较小,界膜及间质病变严重,可分为:① 原发性(先天性):是胚胎期卵黄囊内生殖细胞未发育或未降到生殖嵴所致,睾丸大小和性征异常。② 后天性(继发性):是各种睾丸病变的后期结果。 (6) 混合型:组织改变有两种以上,常主次难分,表现为生精细胞上皮脱落、成熟障碍、透明变性等。此外,还有睾丸发育不全或发育受阻病变,如克氏综合征未成熟型睾丸等,常表现为小睾丸,第二性征发育不良,睾丸病变呈一致性,可有染色体异常,易于诊断。 (7) 睾丸活检组织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生精上皮脱落,预后最好,生精功能低下尚有治疗基础,透明性变、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生精障碍、克氏征等则无治疗基础,预后不良。 二、睾丸自我检查:如睾丸有异常的豌豆或鸽蛋大小、没有疼痛的肿块提示可能患上睾丸癌。 三、前列腺癌在包膜内生长时,CT难于确诊,只有当侵破包膜向周围脂肪组织中浸润时才可能诊断。表现为前列腺轮廓不整,密度不均。直肠前壁及膀胱壁可被浸润,精囊角消失。CT还可发现淋巴结转移和盆骨转移。CT对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帮助。 内生殖器检查的项目众多,在此仅列出其中几项,详细可浏览内生殖器检查的各项检查。 需要检查的人群:中老年男性,常有排尿困难,有时感到小便不能排空,由于膀胱不能排空出现尿频,特别是夜尿次数增加、排尿费力、尿量明显减少、尿流不畅等症状的患者以及无精子症、睾丸癌、鞘膜积液或斜疝的患者。
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暂时未明。 检查前禁忌: (1) 注意睾丸的干净和清洁。 (2) 自我检查时要注意双手的干净和清洁。 检查时要求: (1) 任何局部紧张都会使阴囊收缩,影响检查,阴囊皮肤放松,检查时比较容易,因此医生检查时要尽量放松。 (2) 自我检查时一般不主张戴手套,因为戴上手套后就摸不准确了。
检查过程(1) 睾丸活检的方法: 切开法活检 阴囊皮肤消毒后,局部麻醉,用手固定接受检查的睾丸,使表面的阴囊皮肤绷紧,选择血管少的部位,做1-2cm左右的切口,切口垂直通过皮肤、内膜及鞘膜。睾丸白膜作“∧”形切口,长约0.5cm,轻轻挤压睾丸,使睾丸实质暴露,取一丁点儿睾丸组织作为标本,送病理做病理组织检查。手术时严格消毒,认真操作,一般不会引起感染、血肿或疼痛。少数病人于取睾丸组织后短期内精子数量下降,约需4个月可逐渐恢复。 切开皮肤及睾丸,取出睾丸中的曲细精管,这样取采非常完整,能够准确反应睾丸的生精功能,不出现检查的误差,结果可靠。不过此检查方法创伤大,需要做皮肤,睾丸白膜的切开,术后需要缝合拆线,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便。此检查方法虽然准确,但由于痛苦大,患者对手术有恐惧感等,所以临床不便于开展。 穿刺法 用穿刺用的针管和针头,在常规消毒皮肤并麻醉后,将穿刺针经阴囊皮肤穿刺刺入睾丸,抽出针芯,抽吸针管获得少许睾丸组织,然后拔出穿刺针,若一次抽出的组织过少,则可不同部位多次抽吸,结束后包扎穿刺部位,将睾丸组织送检,包扎穿刺部位,将睾丸组织送检。 此方法与切开法比较损伤小,痛苦小,不需要做缝合,它的不足是针吸细胞学检查只能得到少数组织细胞,看不到组织的整体结构,所以不能准确反应睾丸生精功能,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误差,检查的结果不可靠,容易误诊。 睾丸活组织钳穿刺取材法 先用1‰新洁尔灭消毒皮肤后,用2%或1%普鲁卡因进行精索神经阻滞麻醉,每侧10ml,以减轻睾丸固定和挤压时的不适感。固定睾丸后用碘酒消毒穿刺处,以无血管区作浸润麻醉及深层麻醉,然后用输精管剥离钳选择无血管区刺入皮肤和内膜,扩大刺入孔至0.7cm左右,深达睾丸鞘膜表面,再以剥离钳尖端刺破睾丸鞘膜壁层和脏层(睾丸白膜)深达0.5cm,再以撑开钳分开至0.5-0.7cm小口,同时用固定睾丸的手指略微挤压睾丸,使睾丸组织从小口突出出来,迅速拔出睾丸内的剥离钳,用眼科手术剪取睾丸小组织块,留送活检。 快速睾丸活检 该方法是袁渭清主任在上述传统的方法上进一步的改进后的一种新的方法。它的操作没有切开法的创伤,但取出的睾丸组织完整,能够准确反应睾丸的生精功能为优点。 具体操作是应用特殊器械在不切开睾丸的情况下取出完整的睾丸组织。这样既有穿刺法损伤小的优点,又有切开法检查非常准确的优点。并且避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此操作速度快(数秒钟内完成手术,是常规睾丸活检手术时间的二百分之一),痛苦小,术中无出血,无需缝合和拆线,术后恢复快,取得组织完整完全附合病检要求。 快速活检法的手术步骤: ① 常规的手术区备皮,消毒。 ② 固定睾丸。 医生应根据需要,选择一侧睾丸,应用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拇指将睾丸固定牢固,睾丸的附睾端应在手的下方,将睾丸的实质暴露在拇指与食指间。用手固定接受检查的睾丸,使表面的阴囊皮肤绷紧, ③ 局部麻醉。 选择相对无血管区,局麻。 ④ 手术。 待麻醉成功后,应用特制的睾丸活检嵌分步骤快速取出睾丸内的曲细精管,然后将标本放入固定液中,对做手术的部位压迫止血,其出血量非常少,甚至不出血。无须缝合,术后包扎。 ⑤ 术后处理。 应用口服消炎药3天,胶布3日去掉,术后不留切口。未发现明显的后遗症。 ⑥ 标本观察。 结合患者的病情做分析。 (2) 睾丸自我检查: 双手分别轻握住一边的睾丸,以拇指轻触而其他手指也要移动,彻底检查是否有肿块或触感、外观上的异样。 自检睾丸时,首先要注意睾丸的大小。成人睾丸的体积应在8毫升以上,中国人的平均睾丸大小是12毫升。如果成人的睾丸小于8毫升,则有可能是睾丸萎缩。男孩在10岁时,睾丸体积一般应达到4毫升,小于4毫升应视为不正常。 接下来,要用触摸法检查睾丸。睾丸的正常状态应为表面光滑,质地饱满,没有触痛,与附睾分界清楚。如果发现睾丸在短期增大,而且没有触痛,则可能为睾丸癌;如果睾丸在触摸下有疼痛,则表明睾丸有炎症;如果阴囊增大,摸不到睾丸和附睾,则有可能是鞘膜积液,也就是阴囊内有液体积聚;如果附睾出现疼痛、肿大的现象,则表明附睾有病变。 此外,如果阴囊、睾丸有坠胀感或坠痛感,在久站和长途步行时加重;在平卧时症状会减轻或消失,则有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典型的精索静脉曲张能在阴囊皮肤下看到扭曲和扩张的静脉;或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蚓团状扩张的血管团。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平卧后可缩小或消失。如果在平卧状态下,症状仍无好转,则有可能是肿瘤等病变压迫。以上症状一旦出现,最好尽快去医院进行诊疗。 (3) 直肠指诊 ① 患者多取膝胸位或截石位,若患者病情严重或衰弱,也可取侧卧位。 ② 医师戴手套或指套,指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 ③ 在取膝胸位时,左手扶持患者左肩或臀部,以右手示指先在肛门口轻轻按摩, 检测早期前列腺病变使患者适应,以免肛门括约肌骤然紧张。然后将手指徐徐插入肛门,当指端进入距肛门门约5cm直肠前壁处即可触及前列腺,注意前列腺的形状及改变。 ④ 按摩前列腺时,以手指末节作向内、向前徐徐按摩,每侧约4—5次,然后再将手移至腺体的上部顺正中沟向下挤压,这样前列腺液即可由尿道排出,留取标本送检。 内生殖器检查的项目众多,在此仅列出其中几项,详细可浏览内生殖器检查的各项检查。
相关疾病少精症,前列腺癌,性心理障碍
相关症状寒凝下焦,精子存活率低,精子活力低,精子活力低,精子稀少,睾丸触痛,睾丸胀痛,前列腺缩小变硬,前列腺硬结,前列腺肥大
1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卓 - 高级工程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