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是患者在就诊时经常接触到的医疗检查项目。肝脏B超有助于帮助诊断肝脏疾病。B型超声波检查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常值
(1) 右肝最大斜径:不超过12.14厘米。以右: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 (2) 肝右叶前后径:不超过8-10厘米,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的最大垂直距离。 (3) 左半肝厚度和长度:厚不超过5-6厘米,长度不超过5-9厘米。 (4) 肝尾叶长度和厚不超过4.5厘米。通过下腔静脉纵切面声像图,上为肝左静脉近端,下为门静脉左支横部,宽不超过4.0厘米,厚不超过2.0厘米;通过门静脉左支的 斜切面测量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左支之间的尾叶厚度。 正常声像图:(1) 肝脏形态规则,被膜光滑,膈面呈弧形,回声强。(2) 肝实质表现为中等回声细小光点,分布均匀。(3) 肝内管道系统清晰显示。
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声像图特点): 肝囊肿:在肝内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的暗区,囊壁很薄,轮廓平整光滑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其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多囊肝:肝脏弥漫性肿大,表面不规则,肝内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的液性囊腔囊间肝实质回声增强。常合并多囊肾。 肝脓肿: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界线不清,边缘常不整齐,欠规则。有时在脓肿周围有数毫米宽的环形低回声,代表炎症反应区。肝脏局部肿大、畸形。膈肌运动受限。 肝血管瘤:约70%为单发,以肝右叶最多见,一般位于肝周边部位。该肿瘤具有包膜,所以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声象图表现为园形的强回声团,轮廓完整,与肝实质的界线极为分明。约有1/10为弱回声。但包膜仍然清楚。 原发性肝重症:声像图上可分为三型: (1) 巨块型:表现为肝内巨大的占位性病变,多数为园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不规则,边缘有弱回声的带,又称弱回声晕,边界模糊不清。肿块呈较强回声或弱回声,粗而不均或其间杂有回声区,中心可坏死液化区。有时可见块中之块。肿大、形态不正常。 (2) 结节型:肝内可见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占位病变,其直径多在2-3CM,轮廓较整齐,多有1至数毫米宽的弱回声晕,与肝实质分界清楚。 (3) 弥漫型:较少见,肝变形,周边为结节状,肝内正常理乱,并可见成团的强回声弥漫而不均匀地分布地肝内,难以分辨出肿块的边界。 转移性肝重症:肝内多发圆形肿块,其大小多数相关不大。肿块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并有周边弱回声晕,又称“牛眼征”。大多数表现为强回专长,少数可出现弱回声或中等回声。大的转移癌瘤,中心可见坏死液性腔。发生转移肝重症的肝脏,很少合并肝硬化。肝增大,形态不正常,也可局部肿大。肝内正常结构不清而乱。 肝硬化:肝脏的大小和形态:肝变小,边缘凹凸不平。肝内结构:肝纹理乱,肝内管状结构明显减少。肝内回声增强变粗。门静脉扩张。 脾肿大:肝囊壁增厚,并可为双层样结构,又称“双边征”,可出现腹水。 脂肪肝:肝脏普遍肿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声衰减明显,深部肝实质常不能显示。肝内血管减少。胆囊辟显示不清。 淤血肝:肝脏普遍肿大,肝实质回声强度和结构基本正常。肝静脉增宽大于1.0CM。 需要检查的人群:若有食欲下降、乏力、低烧、肌肉或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则应进行检查。
注意事项检查前准备:一般不需作特殊准备,但最好是空腹进行,因为胃内容物增加可使肝脏上抬,影响助下扫描,空腹也可避免胃部气体的干扰。所以一般在检查前要空腹8小时,水也最好不要喝。最好检查前先作肝功测定,以便对传染性肝炎起到隔离作用,以免交叉感染。 检查时要求:体位取仰卧位,作深吸气动作。为扩大观察范围,常需适当变动体位,如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病理声像图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肝血管瘤、脾肿大、脂肪肝、瘀血肝等B超均有异常表现。
检查过程检查过程:做腹部B超先躺下来,适当的把裤子往下挪一点(露出腹部),医生在您的腹部涂一层耦合剂,用探头就可以知道您的情况了。
相关疾病肝血管瘤,脂肪肝,肝吸虫病,肝棘球蚴病,柏-查综合征,肝脓肿,肝硬化性肾损害,肝纤维化,肝外胆管损伤,肝损伤
相关症状脂肪浸润,肝转移,肝区血管杂音,肝大而硬,血吸虫导致的肝硬化,肝区摩擦音,门体侧支循环,门脉高压,梅毒肝,脉搏脱漏
1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卓 - 高级工程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