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生理情况下,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具有黏附成血小板粒或块的功能称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方法称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常用比浊法。正常值

见下表(表1)。

临床意义(1) 血小板聚集率减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贮藏池病、May-Hegglin异常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尿毒症、肝硬化、维生素B12缺乏症、血小板抑制药等。 (2)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紫癜性心脏病、高β脂蛋白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吸烟等。

注意事项2′A:2min幅度;4′A:4min幅度;MA:最大幅度;TMA:达到最大幅度的时间;T50%:达到1/2最大幅度的时间;Dt(延滞时间):指第一波末到第二波起始的时间;S(斜率):第一波上升弧度切线与水平基线的夹角。 (1) 采血:采血要顺利,避免反复穿刺而将组织液抽到注射器内,或混入气泡。 (2) 时间:实验应在采血后3-4h内完成,时间过长会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强度和速度。 (3) 温度:采血后的标本应放在15-25℃室温下为宜,低温会致使血小板激活。 (4) 血浆pH值:血浆pH值6.8-8.5可获得最佳聚集效果,pH值小于6.4或大于10.0,聚集受到抑制或消失。 (5) 抗凝剂:聚集作用随血浆枸橼酸钠浓度的降低而增高,故贫血时应加入较正常者为多的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和肝素不宜作抗凝剂。 (6) 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肝素和口服抗凝剂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作用可持续1w。 (7) PRP中混有其他物质:混有红细胞、溶血、血脂过高等因素可降低透光度,掩盖血小板聚集变化。 (8) 接触表面:用未涂硅的普通试管或吸管,可影响血小板聚集,甚至使原来正常者出现异常结果。 (9) 诱导剂:ADP配制成溶液后宜在-20℃冰箱贮藏,一般半年内不会降低活性;应用肾上腺素时应避光。

相关疾病小儿血小板无力症,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挤压综合征

相关症状血瘀阻络,肌衄,高粘滞综合征,血液改变,血小板减少

1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麟凤 - 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世纪坛医院 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