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凝血因子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 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Ⅻi等,因子XIII以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因子 VI 事实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经取消因子VI的命名。1

主要凝血因子因子 I,纤维蛋白原

因子 II,凝血酶原(凝血素)

因子 III,组织因子(凝血酶原酶)

因子 IV,钙因子(Ca2+)

因子 V,促凝血球蛋白原,易变因子

因子 VII,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 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A (AHG A),抗血友病因子A (AHFA),血小板辅助因子 I,血友病因子 VIII 或 A,

因子 IX,抗血友病球蛋白B (AHG B),抗血友病因子B (AHF B),血友病因子 IX 或 B

因子 X,STUART(-PROWER)-F,自体凝血酶原C

因子 XI,ROSENTHAL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C

因子 XII,HAGEMAN因子, 表面因子

因子 XIII,血纤维稳定因子

辅助凝血因子共同凝血FITZGERALD因子

FLETCHER因子 (激肽释放酶原)

von-Willebrand-因子

被取消资格的凝血因子

因子 VI,促凝血球蛋白:其实是活化后的第五因子。

这些因子共同作用,会导致凝血。

如果一种或多种凝血因子缺失,会导致血友病。

列举同义语 缩写符号 血浆浓度 在血清中 贮存稳定性 参与凝血途径

Ⅰ 纤维蛋白原 Fg 2000-4000 无 稳定 共同

Ⅱ 凝血酶原 200 有10%-12% 稳定 共同

Ⅲ 组织凝血激酶TF 外源

Ⅴ 前加速素 5-10 无 不稳定 共同

Ⅶ 前转变素 2 有 稳定 外源

Ⅷ 抗血友病因子 AHG 〈10 无 不稳定 内源

Ⅸ 血浆凝血激酶PTC 3-4 有 较稳定 内源

Ⅹ Stuart Power因子 6-8 有 稳定 共同

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PTA 4 有 稳定 内源

Ⅻ 接解因子 HF 2.9 有 稳定 内源

PK 激肽释放酶原 PK 1.5-5.0 有 稳定 内源

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 HMWK 7 有 稳定 内源

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FSF 25 无 稳定 共同

临床应用PT延长

通常认为PT延长代表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活性低于正常或抗凝物质的存在。肝功能轻度受损,PT仍可正常,它仅在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时才明显延长。仅以PT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是不够的,如同时测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可能更有价值。

肝病与凝血因子Ⅱ

大多数研究认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凝血因子Ⅱ活性正常或轻度下降;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Ⅱ活性水平明显下降,说明它的降低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有研究认为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Ⅱinduced by vitamin Kabsence,PIVKA-Ⅱ)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部分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PIVKA-Ⅱ阳性,还有研究认为小肝癌患者PIVKA-Ⅱ阳性率高于AFP[8],它还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病情变化及疗效判断[9],在临床上应联合检测AFP与PIVKA-Ⅱ。

凝血因子Ⅴ

研究显示凝血因子Ⅴ活性在肝功能失代偿或严重肝病时才减少,故认为它是判断肝病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Izumi等[10]研究显示: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需肝移植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因子Ⅴ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