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翼下颌皱襞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翼下颌皱襞(pterygomandibularfold)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黏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所衬托。

概述该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口内切口的有关标志。

临床解剖翼颌间隙脓肿切开技术

翼颌间隙感染较少见,脓肿一旦形成即应切开引流。临床上因多数病员有张口困难,所以常用口外切口,而较少应用口内切口。

无张口受限的患者宜从口内切开引流。切口部位在翼下颌皱襞外侧约0.5cm处,升支前缘稍内侧,用手触到下颌骨升支前缘后做纵行切口,长约2~2.5cm,切开粘膜、粘膜下层,血管钳钝性分离颊肌,沿升支内侧骨面向后进入翼颌间隙,引流脓液。在下颌孔的后上方有下牙槽神经、血管、舌神经,注意不要损伤。

口外切口较常用。常规颌下切口,血管钳钝性分离,分离至下颌骨下缘时,血管钳紧贴下颌骨的内侧面分离翼内肌附着和骨膜然后进入脓腔。翼内肌附着和骨膜不如嚼肌附着坚韧,比较容易分离。

翼下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适应证】

1.局部疼痛加重,咀嚼及吞咽时疼痛。开口困难。

2.患侧升支后缘内侧、翼下颌皱襞处明显肿胀,压痛。穿刺有脓液。

3.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生素治疗3日以上无明显效果,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及的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

4.合并多间隙感染者。

【术前准备】

1.给予抗生素控制炎症。含漱口剂清洁口腔。

2.穿刺行脓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应用最有效的抗生素。

3.拍下颌骨X片了解病灶牙及颌骨情况。

【麻醉及体位】

局部浸润麻醉。口内切口内坐位。口外切口仰卧位头偏健侧。

【手术步骤】

1.翼颌间隙的解剖位置见图1,毗邻关系见图2。箭头表示感染可能扩散的方向。

2.口内切口,于下颌支前缘稍内,相当于翼下颌皱襞稍外侧,作一纵行切口,长约2~2.5cm。切开粘膜后用血管钳依次钝性分离粘膜下层、颊肌,达骨面后进入升支内侧翼颌间隙脓腔,充分排脓。

3.口外切口与嚼肌间隙脓肿基本一致。达下颌角时切开部分下颌角内侧翼内肌附丽,用血管钳沿内侧骨面分离至翼颌间隙脓腔,充分排脓。

4.可用生理盐水及抗生素液作脓腔冲洗,放置引流条。

【术后处理】

1.继续给予抗生素抗炎治疗。

2.口内切口者给予含漱剂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术后24~48小时复诊,冲洗脓腔,换引流条。

4.炎症急性期过后,对病源牙进行治疗,无法保留者拔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任晓霞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运城市眼科医院眼科魏彤心 - 主治医师 - 山西省运城市眼科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