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雾是指在海洋影响下在海上、岸滨和岛屿上空低层大气中,由于水汽凝结而产生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危险)天气现象(王彬华,1983)。根据海雾的性质、出现海区和季节,可以分为4类9种形式。不同条件产生不同形式的雾,但是即使属于同一形式的雾,产生原因往往也不限于一种。就中国近海而言,海雾主要是平流冷却雾,海岸地区可以出现辐射雾;东海由于其雾季正是梅雨季节,海上的雾常常会在锋面附近出现。
简介海雾是指在海洋影响下在海上、岸滨和岛屿上空低层大气中,由于水汽凝结而产生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危险)天气现象(王彬华,1983)。根据海雾的性质、出现海区和季节,可以分为4类9种形式。不同条件产生不同形式的雾,但是即使属于同一形式的雾,产生原因往往也不限于一种。就中国近海而言,海雾主要是平流冷却雾,海岸地区可以出现辐射雾;东海由于其雾季正是梅雨季节,海上的雾常常会在锋面附近出现。1
气候变化特征根据《中国内海及毗邻海域海洋气候图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资料室,1990)提供的洋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结果和《中国海洋地理》(王颖,1996)中的有关章节,归结如下中国近海海雾的气候变化特征。
中国近海的赛季出现在1~7月份,除了局部海区(山东成山头外海)外,其他海域赛季于8月结束。
1月,雾区很小,雾区(雾频率加0.5%的区域)主要在北部湾、琼州海峡两岸和粤东至台湾海峡西岸,雾区宽度离岸100~200km.
2月,北部湾雾区扩展到湾内整个海面,西北部频率达5%,琼州海峡和雷州半岛沿海雾频率在10%以上。中国沿海雾区出现在南海北部、台湾海峡西部、东海到黄海。南部雾区宽度较窄,离岸100~200km,东海北部到南黄海雾区向外扩展到距岸400-500km。
3月,北部湾雾频率达到最高,南海北部至福建沿海雾频率增加。福建沿海出现多雾中心,频率达10%以上。另一个多雾中心在舟山群岛附近,雾频率超过10%。整个台湾海峡雾频率达到0.5%以上。东海雾区宽度距海岸600~700km。黄海雾区进一步扩大,东缘已经接近朝鲜半岛西海岸,北部进入北黄海。东海北部至黄海南部的开阔洋面上出现一雾频率大于2%的多雾区。
4月,北部湾和南海北部雾频率下降,雾区缩小。东海北部雾区向东扩展,宽度达到距岸700~800km。福建沿海雾频率为一年最高,中心可达20%以上。舟山群岛附近雾频率也可达20%以上。由于暖湿气流的北推,黄海南部的多雾区向北扩大至黄海中部,雾频率增加至5%以上。黄海雾区已经覆盖整个海域,与朝鲜半岛西岸的雾区连成一片。山东半岛南部沿海、朝鲜半岛西海岸附近雾频率明显增加。同时,渤海湾东部开始出现雾。
5月,北部湾、南海北部已经没有雾区,海雾主要出现在东海和黄海。30°N以南雾频率下降至3%以下,福建沿海的多雾区消失。舟山群岛附近海雾频率依然高达20%以上,济州岛以西海雾频率也达15%以上。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和朝鲜半岛西岸的多雾区范围向外海扩大,南黄海开阔海面雾频率在3%~5%左右,北黄海雾频率为1%~3%。
6月,台湾海峡及其以南基本没有雾区。东海水域由于水温升高,雾频率降低,黄海成为多雾中心,整个黄海雾频率达到3%~5%,青岛外海雾频率为12%,成山头外海雾频率为10%。
7月,雾区基本只出现于黄海。黄海北部多雾区从朝鲜半岛北部沿海向西南扩展与山东半岛东北端的成山头外海连成一片。成山头外海雾频率升至11%,青岛外海雾区依然维持,黄海中部开阔海区雾频率维持在3%~5%。朝鲜半岛西岸海雾达到全年最盛期。渤海雾区出现在渤海湾东部。
8月,由于海温升高,平均风向由偏南转为偏东,黄海雾频率急剧下降,雾区缩小到仅局限于山东半岛东部海域和朝鲜西南局部海域,雾频率降至0.5%~1%。9月以后,中国近海基本不再出现海雾。
南海的海雾只限于中国沿岸附近,雾区比较集中于琼州海峡和雷州半岛沿岸,2~3月雾频率最大。东海海雾始于3月,终于6月。本区有两个多雾区,分别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沿海和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前一个多雾区以3~4月最明显,后一个以4~5月最盛,东海雾区,西部多于东部,东海黑潮以东海雾显著减少。黄海整个海域都有雾,其在中国沿岸部分,雾多集中在山东半岛东北端的成山头一带,另一中心在山东半岛南部的青岛潮连岛附近海区。海雾的集中出现在4~7月,雾区从南海、东海到黄海自南向北增大,时间连续推迟。从黄海北部进人渤海,海雾显著减少。渤海西岸从莱州湾以北到秦皇岛的广大海区基本没有海雾。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