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通信卫星链路是指通过卫星进行接力通信的链路。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地面微波中继通信通过卫星使通信双方最终构成通信线路的链;同一卫星系统两个站之间、两个或三个卫星通信系统之间进行接力,使通信双方最终构成通信线路的链路。
定义接力通信卫星链路是指通过卫星进行接力通信的链路1。
内容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地面微波中继通信通过卫星使通信双方最终构成通信线路的链;
2.同一卫星系统两个站之间、两个或三个卫星通信系统之间进行接力,使通信双方最终构成通信线路的链路。
特性第一条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如地域、地形,自然灾害等致使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系统本身不能与欲通信的对方构成通信线路,须借助卫星通信线路才能沟通的链路。
第二条意指两站之间通信时,由于地形复杂,其他通信方式难以完成,建立卫星链路更经济有效,或由于距离太长,单跳卫星系统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两跳甚至二跳才能将通信双方彼此沟通的卫星通信链路。单跳、双跳和三跳原理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两站间通过卫星A构成了通信链路,称为一跳链路。甲和丁站之间通过A ,B两颗通信卫星的甲、乙、丙、丁4个站才能构成链路,称为两跳链路。甲和己站之间将经过甲、乙、丙、丁、戊、己6个站才能构成链路,称为三跳链路。
应用一跳链路多用于省内、国内,两跳和二跳链路多用于跨洋、跨洲的国际链路1。
发展利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地球上通信的设想是1945年英国物理学家A.C.克拉克(ArtherC.Clarke)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地球外的中继”一文中提出的,并在60年代成为现实。
同步卫星问世以前,曾用各种低轨道卫星进行了科学试验及通信。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由苏联于1957年10月4曰发射成功,并绕地球运行,地球上首次收到从人造卫星发来的电波。
美国于1960年8月把覆有铝膜的直径30m的气球卫星“回声1号”发射到约1600km高度的圆轨道上进行通信试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不使用放大器的所谓无源中继试验。
美国于1962年I2月13日发射了低轨道卫星“中继1号"。1963年11月23日该星首次实现了横跨太平洋的日美间的电视转播。此时恰逢美国总统J.F.肯尼迪被刺,此消息经卫星传至日本在电视新闻上播出,卫星的远距离实时传输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使人造卫星在通信中的地位大为提高。
世界上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是1963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同步2号”卫星,它与赤道平面有30°的倾角,相对于地面作8字形移动,因而尚不能叫静止卫星,在大西洋上首次用于通信业务。1964年8月发射的“同步3号”卫星,定点于太平洋赤道上空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为世界上第一颗静止卫星。1964年10月经该星转播了(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实况。至此,卫星通信尚处于试验阶段。1965年4月6日发射了最初的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卫星“晨鸟”,用于欧美间的商用卫星通信,从此卫星通信进入了实用阶段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任毅如 - 副教授 - 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