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聚焦电子束的电信号、存储、转换和显示的控制单元。
概述电子束控制模块是真空电子器件中的一种,它利用电场或磁场使电子枪发射的电子聚焦成束,通过电或磁的偏转系统控制电子束的运动方向,以实现信息的记录、转换、存储和显示的目的。
它的工作方式主要有4类。
(1)电一光转换。将电信号转变为可见光信号,如各种示波管、雷达指示管、显像管、计算机显示管、投影管等。
(2)光一电转换。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主要是指各种摄像管。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等虽然也是一类光一电转换的真空电子器件,但不属于电子束控制,而归于称为光电管的一类器件。
(3)光一光转换。将微光、红外光、X光等不可见或微弱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转换成可见光信号,如变像管、像增强器等。
(4)电一电转换。将电位分布形式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如储存管等。
发展发展历程第一只电子束控制在1897年问世。后来出现了仪器用示波管。30年代初期随着全电子化电视的发展,显像管和摄像管相继出现
荫罩式彩色显像管在1949年首先由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成功。
194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宣布制出超正析像管。
1950年硫化锑视像管问世,但它只能用于工业电视和电影电视。
1962年荷兰菲利浦公司试制成功氧化铅视像管。
1972年日本日立公司与日本广播协会的研究所合作试制成功了硒砷碲视像管。
电子束控制特性这两种视像管不仅光电性能好,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逐渐替代了超正析像管。雷达用的定位管、存储管和夜间侦察用的红外变像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6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各种像增强管和微光摄像管。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任毅如 - 副教授 - 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