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碟盘存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碟盘存储(英语:Disk storage,或 Disc storage),一种存储数据的机制,它将类比数据或数字数据存放在一个或多个经过特殊处理的圆盘表面,通过旋转圆盘的方式,来取出数据。

简介根据它的存储媒介,又可以分成电子式、磁性式、光学式或机械式等。这类设备,最著名的就是磁盘,如软盘(floppy disk,FD)、硬盘(hard disk,HD)以及黑胶唱片、光盘(optical disk)等。碟盘驱动程序(disk drive)是用来控制这类硬件装制的软件驱动。1

磁储存磁储存(英语:Magnetic storage),一种利用材料的磁性特质,将资料储存在磁性媒介上的工程技术,可以用来制作出非挥发性内存。储存在这类媒体上的资料,称为磁记录(英语:magnetic recording),可以透过一个或多个读写头(read/write heads)来读取或写入。目前在个人电脑上广泛应用的硬盘,就是一种磁储存装置。其他的磁储存装置,还有软碟、磁带、以及信用卡上的磁条等。

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柏林·史密斯(Oberlin Smith)在1878年,取得磁性记录仪器的专利。1888年,于杂志《电世界》(Electric World)发表文章,首次阐述了磁性记录仪器,但他并没有真的将这个仪器实做出来。1889年,丹麦科学家伏德马·波尔森(Valdemar Poulsen),对铁丝施加磁性处理,实做出第一个磁性记录仪器。

软盘软盘(Floppy Disk,香港作磁碟,台湾作软碟片,简称“FD”)在台湾常称作软盘,是一种碟盘存储,主要部分是一张薄软的磁存储介质盘片,盘片封装在矩形塑料壳中,内衬有用于清理灰尘的纤维织物。读写软盘需要借助软盘驱动器(英语:floppy disk drive,简称FDD)。

第一个软盘是由IBM于1971年开发出的,直径8吋。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与使用的需要,又派生出5.25吋的软盘,并广泛使用在Apple II、IBM PC及其他兼容计算机上。苹果1984年在Mac机开始采用3.5吋软盘,此时容量还不到1MB,后来,由日本索尼的3.5吋软盘片容量有1.44MB所取代,这种软盘片80至90年代盛行,直至2000年代以前,3.5吋软盘驱动器仍是计算机普及设备之一,之后渐被淘汰。2

硬盘硬盘(英语:Hard Disk Drive,简称HDD)是计算机上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非挥发性存储设备,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例如读头经过纪录数据的上方时磁场导致线圈中电气信号的改变。硬盘的读写是采用随机存取的方式,因此可以以任意顺序读取硬盘中的数据。硬盘包括一至数片高速转动的磁盘以及放在执行器悬臂上的磁头。

早期的硬盘存储介质是可替换的,不过今日典型的硬盘采用的是固定的存储介质,碟片与磁头被封装在机身里(除了一个有过滤的气孔,用来平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致的气压差)。

硬盘是由IBM在1956年开始使用,在1960年代初成为通用式计算机中主要的辅助存放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也成为服务器及个人计算机的主要组件。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明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