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树脂道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树脂道(resin canal, resin duct)为分泌道的一种。由其树脂细胞构成的分泌上皮分泌树脂。可见于松科(Pi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五加科(Araliaceae)等。1

树脂道简介树脂道,Resinduct 也叫“Resincanal”,叶内含有树脂地管道,又叫树脂管。

树脂和树胶可以分别存在于胞间道或胞间腔。胞间道在裸子植物(gymnospems)木材中包含着树脂,通常叫做树脂道(resin canal or resinduct);而在被子植物木材胞间道中多包含着树胶,所以称之为树胶道(gum canalorgum duct)。对于分类的研究都是有价值的特征。在研究中发现油松中存在裂生和溶生两种发育方式,并且认为松柏类植物体内的树脂道并非都以统一的裂生方式发生。1

发生部位在松叶,分泌上皮的外侧有厚壁细胞包围着。在松科广泛分布在叶肉、茎部木材组织、射线和根等处,其中存在于射线中的特称为树脂射线。冷杉属(Abies)茎受伤时,可在伤口附近产生新的树脂道,而松属(Pinus)则在离开的薄壁组织中产生新的树脂道。冷杉属和铁杉属(Tsuga)在根部中央可见有一个树脂道。此外,云杉属(Pi-cea)、落叶松属(Larix)在两个原生木质部可分别见到一个树脂道,但是杉科(Taxodiaceae)、丝杉科则缺如。

分类树脂道有以下四种:外生型、中生型、内生型、裂生型。他们地区别如下:

(1)外生型树脂道:也叫“边生型”,靠皮下层细胞着生的为边生,例如马尾松、赤松等;

(2)内生型树脂道:树脂道与内皮层相连,靠维管束鞘着生;例如湿地松;

(3)中生型树脂道:位于叶肉中间叶肉薄壁组织中,内不与内皮层相连,外不与下皮层相连,如红松、黑松等。

(4)裂生型树脂道:也叫“横生型”位于接连皮下层细胞及内皮层之间形成分隔的,例如热带松。1

形成树脂道(resincallal)出现于裸子植物各器官的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中,它们是长形的细胞间隙,周围有一至多层能分泌树脂的上皮细胞。

树脂道是在某种特别的刺激反应下,在“形成层带”中发生。轴向和射线泌脂细胞分别由形成层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形成层射线原始细胞分裂的部分子细胞产生。最初这些细胞聚集成簇,细胞之间并无间隙,在细胞成长时,它们未能以正常的方式成熟为轴向管胞或射线细胞,由于胞间层消失,各细胞分离(Split),在分离的细胞簇中形成一个管状的细胞间隙。这种由于细胞互相分离而形成的细胞间隙称为裂生胞间隙。围绕在裂生胞间隙周围的细胞演变为分泌细胞,在横切面上看是一种半月形的薄壁细胞,充满浓厚的细胞质,原生质体向细胞间隙中分泌树脂,这种分泌细胞被称为泌脂细胞(epithelial cell),这个贮有树脂的细胞间隙便称为树脂腔。因此,树脂道就是具有分泌树脂能力的一圈泌脂细胞及其围成的树脂腔的总称。树脂道中部的空腔是细胞间隙,即未成熟的纵行木质部细胞受分离所留下的管状孔道。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树脂道不是木材分子,而是薄壁组织细胞(泌脂细胞)环绕而成的孔道。吴鸿等刚在观察油松茎皮层树脂道发生和发育过程中树脂道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的特点时将其发生发育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细胞壁中层膨胀阶段、胞间隙形成阶段、腔道扩大阶段和树脂道成熟阶段。研究认为从树脂道原始细胞出现到树脂道成熟以前,树脂滴和淀粉粒都呈递增趋势,当树脂道成熟以后,两者都逐渐降低。

木材中树脂道存在与否是木材鉴定的重要特征。1

主要特征树脂道为某些针叶树材所具有,是木材学分类中重要的解剖特征之一,占木材体积的0.1~0.7%,取决于不同的树种。树脂道在横切面上呈浅色小点,或氧化后转为深色,常分布于晚材或早、晚材带交界处。大的树脂道在肉眼下明晰可见,小的在扩大镜下可见。纵切面上呈现为深色短线条。具有树脂道的针叶树材在材表面上常具深色线条。它影响胶合和油漆,树脂含量大的木材透水性和吸湿性小,而容积重、发热量和耐久性则会增大。因此,树脂道对木材利用及物理力学性质都有一定的影响。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