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前,由于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是军民两用敏感技术,且受我国核电发展规模限值及上世纪后期国家财政困难影响,我国后处理产业在自主发展中缓慢前行。2004年起,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由“适度发展”变为“积极发展”转变为“积极发展”,核电发展速度加快。
中核集团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核能发展趋势与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核电发展规划,认为以目前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的技术水平和现在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核电发展的需求。
为缓解我国乏燃料管理压力,保障核电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快堆燃料的供应,在开展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的同时,自主设计建造千吨级商用后处理厂。
2000年以前,由于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是军民两用敏感技术,且受我国核电发展规模限值及上世纪后期国家财政困难影响,我国后处理产业在自主发展中缓慢前行。2004年起,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由“适度发展”变为“积极发展”转变为“积极发展”,核电发展速度加快。
中核集团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核能发展趋势与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核电发展规划,认为以目前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的技术水平和现在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核电发展的需求。
中核集团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产业以中试厂为技术发展的综合实验平台,以 200t/a 项目为启动自主发展的示范工程,依托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重大技术专项以解决自主建设大型商业后处理大厂所需的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同时抓住机遇,以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为契机,力求尽快拥有配套核电的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从而加快我国的后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后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缩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间。
据估算,到2030年,我国乏燃料产生量、累积量与离堆贮存量将分别达到2000吨、23500吨、15000吨。在2030年之后,乏燃料的离队累积量与后处理能力加乏燃料离堆贮存,满载负荷仍有一定缺口,年后处理量(1000吨)也远低于乏燃料年生产量(2000吨)。
为缓解我国乏燃料管理压力,保障核电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快堆燃料的供应,在开展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的同时,自主设计建造千吨级商用后处理厂。
实施手段是,以工艺和关键设备为重点开展后处理技术研发,整体推进安全、材料、自控和分析检测等研究,依托放化大楼进行工艺改进研究,并通过中试厂积累运行经验。
自主设计商用后处理厂项目将依托已开展的后处理科研项目的成果,充分借鉴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建设经验,力争在2040年前后建成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千吨级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大厂。自主设计商用后处理厂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展我国后处理能力,并对提高我国后处理自主权有重要意义。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宋培峰 - 高级工程师 -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