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级轻巡洋舰是在英德海军协定框架内的产物,单舰吨位7500吨,总共建造数量计划10艘,用于屏护5艘毛奇级战列舰、以及2艘齐柏林级航空母舰。M级轻巡洋舰是一种能够远洋作战、高航速高自持力、防空能力强大、便宜量又足建造周期短、能够迅速投入使用的的轻型舰艇。M级轻巡并不是传统观念中的轻巡,而是一艘远洋化、大型化和完善化的驱逐舰。
数据主要数据全长175米,全宽17.5米,吃水5.6米。具有驱逐舰线型,方形系数0.48上下,拥有一个球鼻艏、一个大方尾,来获得高航速。船型为长艏楼型,艏楼长度占比全长的80%,航海性能优良。标准排水量7500吨,最大排水量9500吨1。
火力本级舰吨位有限,同时要兼顾足够的反驱逐舰火力、以及强大的防空火力,所以,设计师在主炮口径方面做出了重大牺牲,选择了新一代128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作为主炮,而不是传统的150毫米火炮和105毫米防空炮的组合。较小的口径意味着有更强大的射速和防空能力,只不过单发的毁伤能力有所降低。对于这一点,主炮的倍径也相应做了提升,从德标50倍口径提升到105防空炮的60倍口径,以增加炮口初速和弹重,弥补口径下降带来的威力不足的问题。
装备6座双联装128毫米德标6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前三后三,其中1号和6号炮塔位于前后甲板水平面上,2、5号炮塔则分别比两端的炮塔各自抬高了一个炮塔的高度,为背负式布局。为了全舰重心,3、4号炮塔没有继续抬高,而是和2、5号炮塔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本级舰主炮虽然口径略小,但能对海对空,长倍径使其弹道平直,有足够的穿透力和防空效能;每分钟20发的射速则使其能够高效打击驱逐舰和飞机。总之,本级舰对海对空火力不错1。
鱼雷首次用引进自日本的610毫米双联装氧气鱼雷代替了本国出产的三联装533毫米电池鱼雷。这种鱼雷不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比起它的前辈有了质的提高。这种鱼雷使德国轻巡洋舰的雷击能力首次超过英国和法国。
火控采用了反舰测距仪和防空测距仪并行的组合,共装备2座中型对海测距射击指挥仪、4座HA对空测距射击指挥仪,装备在前后舰桥上;以及一座雷击射击指挥仪,装备在主桅顶部1。
动力采用德国轻巡洋舰传统的柴油机巡航+蒸汽轮机加速的动力模式,兼顾远洋作战能力和高速能力。动力机组是新一代的、于1935年开始研发的MAN柴油机和蒸汽轮机的组合。其航速和续航力比起前型也有质的提升,能够伴随毛奇级战列舰进行远洋作战。
装备4座瓦格纳高温高压蒸汽锅炉、两台蒸汽轮机,输出功率55000马力;另有4台MAN大马力柴油机,输出功率55000马力。总功率110000马力,最大航速36.5节,堪比其他短腿的Z型驱逐舰;但续航力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驱逐舰,达到20节10000海里,基本确保能跟随战列舰行动1。
防护采用德国轻巡洋舰传统的主装+穹甲布局,主装与穹甲共同重叠在弹道上,以加强防护能力,可抵御敌方远洋驱逐舰在近距离的射击。主水平装甲不参与垂直防御,与主装甲上沿基本平行。由于宽度不够,本级舰没有完整的鱼雷防御系统,仅在水下设置了两道一定厚度的水密纵壁,用于分舱堵漏。
主装厚度50毫米高度3.5米倾斜12.5度,水上2米,水下1.5米。穹甲倾斜40度,厚度30毫米,水上1米,水下1米。主水平甲板在水线以上1米高度,厚度30毫米。首尾装甲厚度25毫米,水平甲板厚度20毫米。主炮塔座圈厚度50毫米,炮塔正面厚度50毫米,其余部位厚度30毫米,鱼雷发射管装甲厚度3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度80毫米。这样的防护能够在驱逐舰面前基本保护储备浮力不被击破,火力保护能力也足够强,至少顶得住战斗机的机枪的攻击1。
建造背景在1936年,在毛奇级大型战列舰完成设计,并且准备开工建造的时候,德国人才发现自己的轻型舰队力量过于薄弱。虽然装备150毫米炮的Z型驱逐舰被大量开工建造,但这种船的适航性和续航力都严重不足,无法伴随战列舰编队远洋作战;而筹备中的欧根亲王级重巡洋舰数量又严重不足;且这些舰船都缺乏足够的防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海军意识到,自己需要一种能够远洋作战、高航速高自持力、防空能力强大、便宜量又足建造周期短、能够迅速投入使用的的轻型舰艇。于是M级轻巡就应运而生。从严格意义上来讲,M级轻巡并不是传统观念中的轻巡,而是一艘远洋化、大型化和完善化的驱逐舰。从战术指标上看,其有着跟驱逐舰相似的航速、主炮口径和鱼雷武器;从使用方式上看,其承担着跟驱逐舰一样的护卫主力舰的职能——不过一个是在远海,一个是在近海;从定位上看,它是一级以较短的建造周期、较大的建造数量来换取战斗力的轻巡,这些特性与驱逐舰无异2。
设计历史本级舰的设计工作于1937年开始。设计的初衷是研发一型放大版的远洋高续航力驱逐舰。它的战术指标包括强大的续航力、足以对付对岸法国超级驱逐舰的主炮火力、比起前一代轻巡有质的提升的防空火力、以及不亚于驱逐舰的雷击能力。为了快速生产并投入使用,本级舰的吨位指标被限定在7200吨以内,以节约资源、方便批量建造2。
舰船经历本级舰是在英德海军协定框架内的产物,单舰吨位7500吨,总共建造数量计划10艘,用于屏护5艘毛奇级战列舰、以及2艘齐柏林级航空母舰。
第一艘M级巡洋舰于1937年8月开工,由于排水量较小、建造难度较低,于1938年5月便得以下水,于1939年8月便建成服役。服役后,经过许多项大大小小的测试,基本证明了性能的可靠和优越。其余各舰于1937年9月至1938年5月开工,基本一个月开工1艘。10艘同型舰全部于1940年8月之前服役,正好赶上毛奇级的服役进度。
战争期间,本级舰作为除少数战列舰、大型巡洋舰以外少有的远洋力量,参与了大多数需要海军配合的战役,比如挪威战役和大多数的破交战役。在战争期间德国海军还发现本级舰有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持力强。由此,本级舰在战争中后期多次独自参与海上破交任务,取得了诸多战果,严重打击了英国的海上航运。
1941年初,本级舰中的2号舰,M-2轻巡洋舰,跟随大型巡洋舰雷德尔海军上将号、战列舰毛奇号一起突入地中海,在意大利海空军的配合下,击沉了以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厌战号战列舰为首的分舰队,终结了厌战号的不老传说,顺带重创了皇家海军。在本次战役中,毛奇号主要负责炮击,意大利空军负责空中掩护,而M-2轻巡洋舰则是雷击处分变成一堆废铁的厌战号的直接力量。
1941年7月,2艘M级轻巡洋舰跟随欧根亲王号大型巡洋舰、俾斯麦号战列舰和隆恩号战列舰一块,从基尔出击,参加莱茵演习行动。战斗中,本级舰在恶劣的天气下,出色的完成了前敌侦察的任务,让德国海军的战列舰提前摆好队形,强行歼灭了由声望号、反击号和乔治五世号组成的英国拦截舰队,立下了大功。
1941年9月开始,本级舰多次参与独自的破交行动,在舰体中部额外搭载一架侦察机,利用高航速和强大的侦查能力,多次避开皇家海军的主力舰队,骚扰没有驱逐舰以上单位的护航编队,并取得了诸多战果,而自身无一损失。
1943年开始,随着盟军海空力量的日益强大,本级舰的优异的防空效能逐渐显现出来。在随后的破交战斗中,本级舰紧紧伴随主力舰左右,击落了多架皇家空军的战机,粉碎了皇家空军的袭扰阴谋。由于出色的防空能力,本级舰获得了“苍蝇拍”这一绰号。
从1940年服役开始,直到1946年战争结束,本级舰战功赫赫,取得了诸多战果。包括雷击处分厌战号、鱼雷突袭声望号造成重创导致英军队形混乱、夜间战斗成功用氧气鱼雷击中对方更为强大的城镇级轻巡洋舰并取得胜利,以及数不胜数的击沉运输船、驱逐舰、击落战机的示例。在战争中本级舰一共损失3艘,而且无一例是因为空中轰炸所致。
在1946年德国投降后,剩余的7艘本级轻巡洋舰面临着不同命运。其中2艘被赔偿给法国,2艘给苏联,1艘给国民政府,1艘由德国海军自己凿沉,1艘被引渡到美国。
其中赔偿给法国的轻巡洋舰服役到60年代,后被转卖给智利。赔偿给苏联的2艘中,一艘后来被退还给民主德国的海军,命名为“勇敢”号,作为民主德国海军的旗舰使用。用于顶替商船,赔给国民政府的那艘成为了“重庆”号,后来起义投靠了共军,凭借优异的防空能力在轰炸中幸存下来,成为解放后海军的第一大舰,参加了西沙海战等多次战斗;后来还率先接受导弹化改装,拆除两座128毫米高平两用炮,装上了4枚上游反舰导弹和2座红旗61防空导弹,成为了解放军导弹实验的先驱,其主炮还成为解放军后来的130毫米双联炮塔的仿制参考。至于那艘引渡到美国的,则幸运地逃过了核弹的洗礼,后来被返还给联邦德国,命名为“吕特晏斯海军上将”号,作为联邦德国海军的最大舰船,与对岸民主德国海军的那艘姐妹舰对峙。两德统一后,两艘姐妹舰团聚,成了博物馆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尉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