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微生物白云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微生物活动所特有的矿物形态学特征,为微生物白云石(岩)首要的(有时会至是唯一的)鉴别标志。

Vasconcelos et a1.(1995)首次报道了微生物白云石所特有的矿物形态特征。他们发现,在硫酸盐还原细菌培养实验中生成的白云石,普遍呈现出球粒状集合体形态。稍后,Warthmann et al.(2000)在实验室里模拟巴西Lagoa Vermelha潟湖的环境,观察白云石的生长过程。他们发现,首先出现的是哑铃状的白云石,尔后逐渐长成花椰菜状,直到最后,才呈现出球粒状集合体的外形,球粒的直径为1μm或更小。

简介微生物活动所特有的矿物形态学特征,为微生物白云石(岩)首要的(有时会至是唯一的)鉴别标志。1

鉴别方法Vasconcelos et a1.(1995)首次报道了微生物白云石所特有的矿物形态特征。他们发现,在硫酸盐还原细菌培养实验中生成的白云石,普遍呈现出球粒状集合体形态。稍后,Warthmann et al.(2000)在实验室里模拟巴西Lagoa Vermelha潟湖的环境,观察白云石的生长过程。他们发现,首先出现的是哑铃状的白云石,尔后逐渐长成花椰菜状,直到最后,才呈现出球粒状集合体的外形,球粒的直径为1μm或更小。

此后,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观察(Buczynski and Chafetz,1991 Allen et al.,2000 Reid et al.,2000,Riding,2000),结果发现,与微生物相关的白云石,不论何种细菌类型,包括自养的和异养的,海洋的或非海洋的甚至是淡水条件下的,只要是在微生物参与下沉淀的白云石,其矿物的形态特征与无机沉淀产物是不同的。它们普遍具有如下形态特点外形呈球形、近球形、卵形和哑铃形。球粒的直径多介于一到十几微米,但也有较大或较小的。球粒的内部往往由辐射状的纤晶组成;而球粒的表面则常呈多刺的粗糙状,或为多粒的纳米球状结构。

对于球面的这种纳米球状结构的成因,Bontognali et al,(2008)还进行过更细致的实验室观察,他们发现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中,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纳米球粒状颗粒,而这些纳米级颗粒物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纳米球粒状结构(nanoglobule structures)。纳米球粒的直径大小,大多数介于50~100 nm。1

标志概括而言,在上述这些与微生物相关的矿物形态学特征中,有两个层次的标志是最为重要的第一层次为微米级的球形和哑铃形白云石,其最为常见,也最有代表性;第二层次为球面的纳米球粒状结构,一般较少出现,而其一旦出现,至可以作为识别古代微生物白云石的更可靠标志。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