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准同生后白云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在研究我国各地区寒武纪及寒武纪以后各地质时期的白云岩时,常使用准同生白云岩及准同生后白云岩这两个术语。

准同生白云岩的岩性特征很明显,即晶粒较细,常为泥晶或细粉晶,常含陆源黏土泥,多呈上黄色或浅黄色,多呈薄层或页状层,常见纹理,常含层状或波状叠层石,有时也有球状或短柱状叠层石,常具鸟眼构造,常含石膏或与石膏互层等。它主要是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潮坪环境的产物。

准同生后白云岩的含义较广,它泛指准同生期以后生成的白云岩,包括成岩白云岩及后生白云岩等。其岩性特征与准同生白云岩大不相同。它晶粒较粗,主要呈细晶或中晶,至粗晶。其表面常呈砂糖状,故常称之为砂糖状白云岩。它常呈中层或中厚层,常有各种交代残余结构或残余构造。这种白云岩当然是次生的,是原来的石灰岩经过较强烈的白云化作用而形成的,也可以是原来的准同生白云岩再遭受白云化作用而成。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淡水与海水混合白云化作用、深埋藏白云化作用等,均可形成这种砂糖状的准同生后白云岩。假如其白云化程度过高,高到已看不出其残余结构或残余构造时,就很难恢复其白云化作用前的原岩了,因而也就难以恢复其沉积环境了。

简介在研究我国各地区寒武纪及寒武纪以后各地质时期的白云岩时,常使用准同生白云岩及准同生后白云岩这两个术语。

准同生白云岩的岩性特征很明显,即晶粒较细,常为泥晶或细粉晶,常含陆源黏土泥,多呈上黄色或浅黄色,多呈薄层或页状层,常见纹理,常含层状或波状叠层石,有时也有球状或短柱状叠层石,常具鸟眼构造,常含石膏或与石膏互层等。它主要是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潮坪环境的产物。

准同生后白云岩的含义较广,它泛指准同生期以后生成的白云岩,包括成岩白云岩及后生白云岩等。其岩性特征与准同生白云岩大不相同。它晶粒较粗,主要呈细晶或中晶,至粗晶。其表面常呈砂糖状,故常称之为砂糖状白云岩。它常呈中层或中厚层,常有各种交代残余结构或残余构造。这种白云岩当然是次生的,是原来的石灰岩经过较强烈的白云化作用而形成的,也可以是原来的准同生白云岩再遭受白云化作用而成。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淡水与海水混合白云化作用、深埋藏白云化作用等,均可形成这种砂糖状的准同生后白云岩。假如其白云化程度过高,高到已看不出其残余结构或残余构造时,就很难恢复其白云化作用前的原岩了,因而也就难以恢复其沉积环境了。1

特点在野外的露头剖面上,准同生后白云岩岩层的上覆岩层的岩石常是准同生白云岩,在准同生后白云岩岩层与上覆的准同生白云岩岩层之间,还常有一个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凡准同生后白云岩岩层之上有不整合面和准同生白云岩时,其厚度常很大,其白云化程度也常很高。

在野外露头剖面上,准同生后白云岩向下,常过渡为白云化的石灰岩愈向下,白云化程度愈弱,以至过渡为未白云化的石灰岩。在横向上,亦可看到这种过渡情况。1

分布在广大的华北地台上,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冶里组,至上寒武统的准同生后白云岩(即过去所谓的。三山子白云岩。),其上覆岩层是马家沟一组的准同生白云岩,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由怀远运动造成的不整合面。此巨厚的准同生后白云岩,向下逐渐过渡为白云化的石灰岩和未白云化的石灰岩;在横向上,也存在这种过渡现象。这是准同生后白云岩与准同生白云岩、白云化的石灰岩和未白云化的石灰岩,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相互关系的最好实例。

我国寒武纪及寒武纪以后的各地质时期具地层学意义的白云岩,主要是准同生白云岩及准同生后白云岩。因此,在野外工作阶段,如能首先把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区分开,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用处的。当然,在经过认真的野外和室内研究后,还会对准同生后白云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还会进一步肯定其白云化的成因、白云化的时期和白云化的次数,从而进一步确定其更具体的岩性特征、岩石名称及成因类型。

近来,朱井泉研究员已把准同生后白云岩划分为浅埋藏白云岩和深埋藏白云岩,这是个重要的进展。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