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颗粒碳酸盐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碳酸盐岩中的颗粒,按其是否在沉积地区或沉积盆地中形成,可分内颗粒(或盆内颗粒)和外颗粒(或盆外颗粒)两类。内颗粒是主要的。外颗粒即陆源碎屑颗粒,按其粒度,可分砾、砂、粉砂、泥四级。有时,常把砾、砂、粉砂当作陆源碎屑颗粒,而把泥称作陆源碎屑泥。在碳酸盐岩中,陆源碎屑泥最为常见,陆源碎屑组分总是次要的。如果陆源碎屑组分含量超过碳酸盐的结构组分,则碳酸盐岩就过渡为陆源碎屑岩了。

简介碳酸盐岩中的颗粒,按其是否在沉积地区或沉积盆地中形成,可分内颗粒(或盆内颗粒)和外颗粒(或盆外颗粒)两类。内颗粒是主要的。1

外颗粒外颗粒即陆源碎屑颗粒,按其粒度,可分砾、砂、粉砂、泥四级。有时,常把砾、砂、粉砂当作陆源碎屑颗粒,而把泥称作陆源碎屑泥。在碳酸盐岩中,陆源碎屑泥最为常见,陆源碎屑组分总是次要的。如果陆源碎屑组分含量超过碳酸盐的结构组分,则碳酸盐岩就过渡为陆源碎屑岩了。

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来自沉积地区以外的较老的碳酸盐岩碎屑。这种陆源的碳酸盐岩碎屑,与在沉积地区中形成的碳酸盐岩内碎屑,在成分上虽然相同,但形成机理却根本不同。主要由陆源的石灰岩碎屑颗粒或白云岩碎屑颗粒(通常都为砾石级)组成的岩石,应属碎屑岩的范畴,可称作石灰岩碎屑岩(灰屑岩)或白云岩碎屑岩(云屑岩)。如在山东新汶汶南下奥陶统马家沟群底部,即在其下伏的下奥陶统亮甲山组顶部的剥蚀面上,就有一层几十厘米厚的断续分布的白云岩角砾岩,其颗粒组分主要为亮甲山组的白云岩的角砾,还含有少量的陆源砾和砂等。该层是此处马家沟群的底砾岩,是怀远运动的佐证。显然,这已属碎屑岩的范畴了。但是,如何把陆源的碳酸盐岩碎屑颗粒与内碎屑区分开,却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或很快就能做到的。这要根据沉积地区及其外围地区的区域地质(地层、岩石、古生物、构造等)特征,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做到。1

内颗粒内颗粒是指在沉积地区或沉积环境以内形成的碳酸盐成分颗粒。这种颗粒可以是化学沉淀作用形成的,可以是机械破碎作用形成的,可以是生物作用形成的,或者是这些作用的综合产物。碳酸盐岩中的颗粒,主要就是这种内颗粒,外颗粒是次要的。因此,在碳酸盐岩中,凡提到颗粒,只要不特别注明其是陆源的或是在沉积地区以外形成的,均指内颗粒。

这种在沉积地区或沉积盆地之内形成的颗粒,福克(1959,1962)称其为异化颗粒,即福克所说的。异常化学作用。所形成的颗粒。可简称其为颗粒。有人把碳酸盐岩中的颗粒和福克(1959,1962)的异化颗粒称作粒屑,欠妥。颗粒主要包括内碎屑、球粒、粪球粒、鲕粒、藻灰结核、藻粒、化石碎屑等。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