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碎屑状构造。由0.06mm以下的矿石碎屑组成,在平静水体中机械沉积形成,有时见显微层理。
(2)砂状碎屑构造。主要由0.06~2mm的岩屑铝土矿和基质组成,在水中呈悬浮状及跳跃式搬运,常具棱角,分选性稍好,主要是水流沉积的内碎屑。
(3)豆鲕状及团粒状构造。团粒也称假鲕(无同心环带),这里指的豆鲕状及团粒状构造是经过搬运的,在堆积型铝土矿中很明显。
碎屑及内碎屑机械沉积的矿石构造类型(1)微碎屑状构造。由0.06mm以下的矿石碎屑组成,在平静水体中机械沉积形成,有时见显微层理。
(2)砂状碎屑构造。主要由0.06~2mm的岩屑铝土矿和基质组成,在水中呈悬浮状及跳跃式搬运,常具棱角,分选性稍好,主要是水流沉积的内碎屑。
(3)豆鲕状及团粒状构造。团粒也称假鲕(无同心环带),这里指的豆鲕状及团粒状构造是经过搬运的,在堆积型铝土矿中很明显。
(4)砾状构造。主要由2~100 mm粒级、棱角多已被磨蚀的铝土矿砾石和基质组成。有时还可见到这种铝土矿砾石中包含鲕粒及其碎屑,说明它是经过多次震荡和冲刷作用及成岩作用形成的。
(5)角砾状构造。与上述砾状构造不同的是其棱角明显(堆积型铝土矿中较多见)。
(6)集块状构造。主要由大于10 cm的铝土矿砾石、碎块组成。多具棱角,分选性极差,常见于堆积型铝上矿中。
(7)显微层理构造。只有在镜下才能见到的一些矿物集合体或聚合体成层排列。
(8)粒序层构造。在野外和镜下都可见到,组成铝土矿的颗粒大小从下到上逐渐变化。受水动力条件控制。
宏观上的铝上矿构造也很重要,例如盂祥化(1987)强调大型凹面向上交铛层理与风暴作用有关,丘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风暴旋涡流成因的。1
胶体与碎屑混合沉积矿石构造类型(1)碎屑-豆鲕状构造。包括碎屑-豆状、碎屑-鲕状及碎屑-粗豆状构造等。数量较多,分布也较广。
(2)碎屑-叠层石状或铝凝胶构造。这种构造的分布较少,但能在许多矿区中见到,且其中胶体硬水铝石多重结晶。1
胶体沉积矿石构造类型(1)块状构造。矿石原由胶体硬水铝石组成,并在成岩、后生作用中有较均匀的重结品,故多为隐品质而很少微晶质,呈致密块状而不显层纹。
(2)叠层状构造。其中铝凝胶已开始重结晶为隐品质硬水铝石,而暗色环带的有机质(残留)仍保存。
(3)豆鲕状构造。一般呈具同心层(环带)的椭球体,很少为正球形。
(4)结核状构造。粒径多在2-5cm以上,呈球形、椭球形,多不具同心层,也有具同心环带的。1
成岩以后形成的矿石构造类型(1)交代残留结构。由于地下水溶液的pH值、Eh值等的变化,使铝土矿中发生交代现象。
(2)脱硅复硅假象构造。在成岩后生作用中由于地下水溶液的pH值、Eh值等的变化,特别是pH值的影响,可以使黏土角砾或鲕粒脱硅转变为粒状硬水铝石集合体。
(3)重结晶假象构造。在成岩后生阶段由于温度压力的增加,可使胶体硬水铝石在局部重结晶长大,还可形成假碎屑构造。
(4)粗糙状构造。这种构造类型的矿石质量最好,且分布较广。我国南方称为土状构造。
(5)多孔状构造。包括蜂窝状构造,主要是硬水铝石铝土矿内所含黄铁矿及黏土质等在表生及后期风化作用中氧化淋失而形成的。
(6)网脉状构造。胶状硬水铝石重结晶或次生溶液填充结晶可形成网脉状构造。
(7)分凝状构造。当原生沉积铝土矿风化时,其中黄铁矿形成硫酸溶液,铁铝形成混合溶液,由于pH值迅速增高,致使溶液中的铁铝分凝,成为三水铝石与针铁矿的分凝构造或交代填充为假象构造。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