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psilonichnus遗迹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此遗迹相是Frey and Pemberton(1987)在研究了美国佐治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东北部更新世海陆过渡相沉积中生物遗迹,并参考了Curran(1984)、D'Alessandro and lannone(1982)分别对巴哈马和意大利一些更新世碳酸盐岩沉积出现的遗迹组合的研究之后提出,用来代表海陆过渡环境或海岸带受海、陆双重条件控制较明显的一种生物遗迹群落。它向下(海方)往往变为Skolithos遗迹相,向上(陆方)则逐渐过渡为非海相遗迹组合,如Scoyenia遗迹相等。

简介此遗迹相是Frey and Pemberton(1987)在研究了美国佐治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东北部更新世海陆过渡相沉积中生物遗迹,并参考了Curran(1984)、D'Alessandro and lannone(1982)分别对巴哈马和意大利一些更新世碳酸盐岩沉积出现的遗迹组合的研究之后提出,用来代表海陆过渡环境或海岸带受海、陆双重条件控制较明显的一种生物遗迹群落。它向下(海方)往往变为Skolithos遗迹相,向上(陆方)则逐渐过渡为非海相遗迹组合,如Scoyenia遗迹相等。1

生物组成组成该遗迹相的主要遗迹化石Psitonichnus(螃蟹迹)是一种垂直、柱状且无衬壁的居住潜穴,内迹保存,形态变化大,有J形、Y形或不规则U形等,有时可见1~2个叉枝穴,叉枝穴道与主穴道直径不一定等同。这类遗迹的造迹生物主要是两栖类的螃蟹或其他生态习性类似的动物。

组成这一遗迹相的其他生物遗迹,还有由昆虫、蜘蛛和四足类动物等生物建造的层内小型垂直潜穴和水平潜穴系统,以及由另一些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底层面上留下的足迹、足辙迹、拖迹和爬行迹等,至还有植物根迹。1

分布及特征该遗迹相常见于前滨最上部、海滩滨后、沙丘、冲溢扇和潮上坪等沉积环境。生物活动的底层为砂、泥软底。在这些中、低能的海岸带地区,主要受海洋和风的营力作用。对海滩的后滨环境来说,在涨潮和风暴潮期间,以海洋作用为主,而对潮上坪和障壁后的冲溢扇来说,海洋作用只有在风暴涌浪期间才占主导地位。相反,在沙丘和小潮期间的滨后环境以及非风暴期间的冲溢扇和潮上坪环境则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由于环境条件复杂,因此能忍受这种环境条件压力的无脊椎生物是很少的,在海洋或半海洋生物种类中,唯两栖类蟹能成功地适应这种海岸带环境。因此,由两栖类蟹营造的遗迹也就成为上述各遗迹群落的重要组成分子。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