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对EMP的防护措施及对系统进行加固的途径。前者指保护系统免受核电磁脉冲破坏的技术措施;后者指提高系统在NMEP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的途径及系统易损性鉴定。
EMP对系统的破坏可能造成两种结果:一是系统某些元器件本身遭到破坏,使系统不能工作;二是系统某些单元受到干扰,即使元器件本身未坏,但也不能正常工作。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结果,都有可能使系统永久或暂时失效。
对EMP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减少系统在核环境中的暴露;减少EMP耦合到系统里的能量;降低系统受EMP影响的敏感度。
一、EMP防护技术
防护技术可归纳为四类:屏蔽、回避、泄放及线路配置。
1.屏蔽
屏蔽屏蔽是最有效的防护EMP的方法。当电磁波穿过金属屏蔽壳时,金属表面的放射作用及穿透过程中的衰减,使屏蔽壳内的电磁场比外面的大为衰减。用高电导率的金属材料屏蔽电场的效果好。屏蔽磁场,特别是低频磁场要用高磁导率金属。屏蔽的效果与电磁波的频率、屏蔽体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屏蔽材料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材料厚度以及屏蔽体的结构等有关。完美的屏蔽是无接缝的完整壳体。实际上,由于不可避免的接缝的存在以及电缆、导线等的进出,屏蔽效果大大降低了。设计屏蔽壳体可根据具体要求来选用材料,确定其厚度及结构形式。有时可采用双层屏蔽,效果更好。屏蔽措施对SGEMP是无效的。
2.回避
回避是系统在NEMP环境中暂时停止工作。可用电磁探头快速继电器和电子器件组成回避控制电路。
3.泄放
泄放是减少EMP能量进入系统。可用合理的接地,滤波,二级管限幅,电涌放电,火花隙短路等办法实现。对这些器件的要求是它们能在核环境下工作,并且它们工作时不给系统带进干扰,而在正常的EMP情况下,它们的存在又不影响原电路的工作。
4.线路配置
线路配置是指对电路及其走线的设计要合理。包括工作频率的选择,调频、编码等技术的应用以及降低线路的灵敏度,减少走线长度,合理布线,对对称差动技术,不走环形等。系统外部的电缆等走线亦应尽量缩短,不走环形,尽量采用光缆。还可用双屏蔽对称输入等方式减少引入干扰。系统本身的尺寸也应尽量缩小。
二、EMP加固途径
EMP加固途径尚无统一规范。一般说来,应当根据系统的处境、需要、可能、时间、经济等因素提出防EMP的加固计划。即论述系统的性能及其担负的任务、工作环境。并根据与防核武器其他效应的加固相平衡的原则,提出系统应能生存的EMP环境。算出此环境中最坏情况下可能耦合到系统的能量。然后找出系统最敏感的部件及其被破坏的最低能量与收集能量比较,估计其生存能力。再根据现实可能性提出防护措施,进行设计。对于加固了的系统还要在适当的环境中做模拟实验,用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鉴定系统的易损性。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宋培峰 - 高级工程师 -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