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珐琅是由长石、石英、硼砂和碳酸钠等矿物质材料,按照适当的比例与铅、锡氧化物混合,再加入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一种产品。
西方珐琅发展据考古发现,世界珐琅工艺最早诞生于古希腊文明时期。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艺术品。
公元前13世纪(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世纪(波斯大帝国)聪明智慧的波斯人,“擅长建筑、绘画、制毯和烧瓷,历史悠久,工艺精美。
公元前17世纪(约商周时期)西亚波斯出现了在金属胎上施低温釉的“原始烧瓷”技术,开辟了世界珐琅艺术的新纪元。
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波斯烧瓷工艺被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改名“佛郎”,形成“佛郎嵌”。继而出现“嵌丝描绘珐琅”(或叫“有丝珐琅”)艺术品,这意味着珐琅工艺向“现代珐琅时期”迈进。1
无线珐琅釉料依照珐琅工艺的不同制作方法,填嵌、绘制于金质、银质、铜质等金属胎体或陶瓷胎体上经过高温烧制,即可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既可防锈,又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工艺对比东方工艺:更为推崇掐丝珐琅,也常配合出现内填、錾胎、透胎、省胎等工艺技法。有时一件作品会使用多种珐琅制作工艺完成。
西方工艺:画珐琅、掐丝珐琅、内填珐琅等常常西出现,喜欢配合使用金银箔效果。画珐琅工艺总会亮相于各大腕表品牌。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晓林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