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过度施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施釉工艺是古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的过程。过度施釉会导致器皿变脆,容易损坏。

分类轮釉是将坯体放在可旋转的辘轳车上,在旋转时,工匠用碗或勺舀釉浆浇在坯体中心,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釉浆均匀地散开,使制品施上厚薄均匀的釉后,多余的釉浆则向坯外甩出。轮釉多用于盘碟等扁平的器物。严格地讲,轮釉属浇釉的一种。

洒釉是将釉浆洒于器坯上,古代吉州窑标志性的施釉技法。

喷釉是现代陶瓷施釉技法之一。用喷枪或喷雾器使釉浆雾化喷到坯体表面。适用于大型器皿及造型复杂或薄胎制品。可多次喷釉以进行多色施釉和达到较厚釉层。

主要工艺蘸釉又叫“浸釉”,为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均匀地附着于坯体表面。釉层厚度由坯体的吸水率、釉浆浓度和浸入时间决定。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荡釉即“荡内釉”,把釉浆注入坯体内部,然后将坯体上下左右施荡,使釉浆布满坯体,再倾倒出多余的釉浆,随后坯体继续回转,使器口不留残釉。有一次荡釉的,也有两次的,但不能多过两次,否则容易产生气泡,荡釉法适用于小而腹深的制品。

浇釉大型器物的一种施釉技法。手工操作是在盆或钵上架一木板,瓷坯置于木板上,用勺取釉浆泼浇器物。浇釉机操作,将坯件置于旋转的机头上,边转边浇釉,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釉浆均匀附挂在坯上。盘碟类制品也多用此法。

刷釉是陶瓷施釉技法之一,又称“涂釉”。即用毛笔蘸釉浆涂于器坯上。此法只宜用于上着色釉或同一器物上施数种不同色釉时用之。

避免过度施釉一、适当选择釉的浓度。在上釉时要适当选择釉浆的浓度。釉浆的浓度过小,则在坯体上容易形成釉层的过薄,造成烧成制品釉面上的痕迹粗糙,而且烧后的釉面光泽不良。但如釉浆的浓度太大,不但施釉操作不易掌握,且坯体内部有棱角的地方往往上不到釉。施釉后釉面较易开裂,烧后在制品表面上可能产生堆釉等现象。

二、注意釉料的细度。釉料的粉碎过细,则釉浆粘力过大,含水量过多,在干燥的坯体施釉后,釉面容易发生龟裂,釉层翘起与坯体脱离等现象。如果施釉较厚,这种缺陷更明显。但如釉料的粉碎不足,则釉浆粘附力过小,釉中的组分容易沉降。而且釉层与坯体的附着不牢固。如出现这种现象,加人小量凝胶剂或有机物可消除。

三、釉、坯料的成分。釉料中加入的可塑性物料过多,也会造成釉浆的粘力过大。施釉后易发生龟裂,釉层卷起等现象。应调整好粘性物质的含量,同时,坯料中可塑性原料的过多也可影响施釉质量的好坏。因为由于坯体的组织过于致密,缺乏渗透性。施釉时坯体表面吸收水分而膨胀,但由于水分难以渗透至坯体的内部,以致内外层的膨胀不一致因而发生开裂。此时,应调整坯体配方;或将坯体先行素烧,以增加它的吸水性。

另外,烧成制度对釉面发生的缺陷也有较大的影响。冷却带冷、热配比要适当,正确掌握不同阶段的温度与气氛要求。防止因氧化不足,还原气氛过强,还原时间过长等而使制品烟熏。温度也要控制在釉料所允许的温度范围内或提高溶剂的熔融温度。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静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