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养脏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养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卷四。具有涩肠止泻,温补脾肾之功效。主治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暴泻,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疗痛,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全不思食,及脱肛坠下,酒毒便血,诸药不效者。

组成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六钱(18g),肉豆蔻(面裹,煨)半两(15g),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八钱(24g),白芍药一两六钱(48g),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42g),诃子(去核)一两二钱(36g),罂粟壳(去蒂盖,蜜炙)三两六钱。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225ml),煎至八分(180ml),去滓,食前温服。

功用涩肠止泻,温补脾肾。

主治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暴泻,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疗痛,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全不思食,及脱肛坠下,酒毒便血,诸药不效者。

方义①《医方考》:下痢日久,赤白已尽,虚寒脱肛者,此方主之。甘可以补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温可以养脏,故用肉桂、豆蔻、木香;酸可以收敛,故用芍药;涩可以固脱,故用粟壳、诃子。是方也,但可以治虚寒气弱之脱肛耳。若大便燥结,努力脱肛者,则属热非寒矣,此方不中与也,与之则病益甚。

②《医略六书》:泻久虚滑,肛门时脱,此少火不能熏蒸脾土,故脐腹疼痛,滑泄不禁焉。人参补气扶脾元,白术健脾壮中土,肉果固胃涩肠,肉桂温营补火,白芍敛阴和血脉,木香调气厚肠胃,诃子涩肠止虚滑,粟壳涩肠止泻利,炙草缓中益脾胃也。水煎,温服,使气阳内充,则火土合德而输纳有权,安有利久滑脱,脐腹疼痛之患乎?此补虚涩脱之剂,为痢久腹痛滑脱之专方。

③《医林纂要探源》:气者,阳也;有阳之生而后有阴之敛,无气则肺何所敛?气虚而肺寒矣。凡物之不坠,大气举之,若泻痢邪尽而气亦随以衰,肺不上举,故形下脱,此寒而脱肛也。是宜益气以实其肺,以举其脱,而不徒事收敛。肉桂以生阳,而参、术、甘草、木香皆能益气行气以输之肺,然要以肺之能敛为主,上敛则下举,故必以器粟壳、诃子、芍药为之主,是此方之治也。

④《成方便读》:夫脱肛一证,皆大肠之病,寒、热、虚、实皆可致之。虚而挟热者,如前之河间诃子散;虚而有寒者,即用此方。然脱肛虽属大肠,推其致此之由,皆多因脾虚而致,故而以人参、白术、甘草大补其脾。但泻痢日久,赤白虽无,其气分与血分,不无虚而留滞,故以木香理气,归、芍和血,肉桂温其下而散其寒。肉蔻、罂粟、诃子三味,皆可固肠止脱,而为收涩之剂耳。

⑤《医方发挥》:本方为泻痢日久,脾肾虚寒而设,治宜温中补虚,涩肠止泻。故方中以人参、白术甘温益气、健牌补中为主。辅以辛热之肉桂、肉豆蔻,温肾阳暖脾土以除寒,合主药以增强益气健脾、温补脾肾的作用。滑脱一证除了用温补外,还需涩肠止泻,故配以酸收之诃子皮、罂粟壳以涩肠止泻,共为辅药。主辅合用则益气和中,温肾固脱。泻痢日久则耗伤阴血,故佐以当归、白芍养血和阴,以补耗伤之阴血。脾虚气滞,故用木香醒脾理气。使以甘草和中健脾,合白芍以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则有温中补虚,涩肠固脱止泻的作用。

加减化裁如脏腑滑泄夜起,久不愈者,可加炮附子三、四片,取服。

使用注意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

附方名称:养脏汤

组成:川当归一两,沉香、丁香、白术、桂心、川芎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生姜二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温,时时滴口中

主治:躯啼。婴儿在胎之时,其母将养一切不如法,及取凉饮冷过度,冷气入儿腹胃,使胎气不强,致生下羸弱多病,俯仰多啼

出处:《幼幼新书》卷七引《张涣方》

名称:养脏汤

组成:当归(洗,焙干)、乌梅肉(炒干)、干姜、黄耆、白术(炮)、龙骨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粟米各少许,煎至五分,乳食前去滓温服

主治:白痢频并

出处:《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张涣方》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建宗 - 研究生导师、教授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