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地黄煎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地黄煎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精义》卷下。具有清利胸膈,明目的功效。主治脏腑有热,胸膈痰实,气血不和,经络秘涩,多生疮肿;或已患恶疮毒肿,大小便结涩。

组成生地黄(新者洗,水浸研如泥)十两,黄连五两,黄芩(去腐)三两,枳壳(炒,去瓤)、大黄各二两五钱,人参二两。

用法用量上除地黄煎外,共为细末,再和地黄煎,炼蜜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温水送下。

功用清利胸膈,明目。

主治脏腑有热,胸膈痰实,气血不和,经络秘涩,多生疮肿;或已患恶疮毒肿,大小便结涩。

附方名称:地黄煎丸(琥珀地黄丸《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九)

组成:生地黄(以布袋取汁,留滓)二斤,生姜(以布袋研取汁,留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以地黄汁炒生姜滓,至干)二斤,蒲黄四两,当归、延胡索(糯米内炒赤,用末)各一两,南番琥珀三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当归汤送下,一日二次

主治:妇人胎前产后,眼见黑花,或即发狂,如见鬼状;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腹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中肿痛,心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崩中下血,如豚肝状,身体烦躁,恍惚昏迷,四肢肿满;及胎不安。唇口指甲青,下血,脐腹满痛

出处:《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名称:地黄煎丸

组成:生干地黄(洗,切,焙干)、熟干地黄(洗,切,焙干)各二两,薄荷叶(洗去土)二两半,甘草(切,微炒)一两半,山栀子仁一两半,片白脑子(别研)一钱,《奇效良方》有玄参七钱半

用法:上为细末,后入脑子,同研匀,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四十丸。每服一二丸,乳食后、临卧温熟水化下。大人每服五丸至十丸

主治:1.《杨氏家藏方》:小儿血热风壅,大人亦宜服之。2.《奇效良方》:小儿风壅,上膈热烦,鼻衄口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血热,五心常热,多渴饮水

出处:《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名称:地黄煎丸

组成:生地黄汁五升,生杏仁汁一升,薄荷汁一升,生藕汁一升,鹅梨汁一升,法酒二升,白蜜四两,生姜汁(以上同于银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却人后药)一升,柴胡(去芦,焙)四两,木香四两,人参二两,白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柏子仁二两,远志(去心)二两,白术二两,桔梗二两,枳实(麸炒)二两,秦艽(去芦)二两,麝香(另研)二钱,熟地黄四两

用法:上为末,入前药膏中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用甘草汤送下,一日三次。安即住服

出处:《妇人大全良方》卷五

功用:解劳生肌肉,进食,活血养气

重要文献摘要原方选录

《外科精义》:“ 地黄煎丸,治脏腑有热,胸膈痰实,血气不和,经络秘涩,多生疮肿,已患恶疮毒肿,大小便结涩。生地黄新者十两,洗,水褪研如泥,黄连五两,黄芩去腐三两,枳壳炒,去積,大黄已上各二两五钱,人参二两。上除地黄煎外,并为细末,再和地黄煎和捣入,炼蜜丸如豌豆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温水下。素有热之人,日服百余丸,不发疮疡。年高气弱之人,亦宜常服,清利胸两明目。”

方论选录

《外科精义合集》:“地黄煎丸,治脏腑有热,胸膈痰实,血气不和,经络秘涩,多生疮肿,已患恶疮毒肿,大小便结涩。生地黄新者十两,洗水浸研如泥 黄连五两,黄芩去腐,三两,枳壳炒去穰,大黄各二两五钱,人参二两。右除地黄煎外,并为细末,再和地黄煎和捣,入炼蜜丸,如豌豆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温水下。素有热之人,日服百余丸,不发疮疡,年高气弱之人,亦宜常服,清利胸膈,明目。”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罗卫芳 - 硕士生导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