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中风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中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脉症正宗》卷一。主治陈寒。

组成附子、黄芪、独活、香附各一钱,肉桂六分,川羌、干姜、川芎各八分。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主治陈寒。

重要文献摘要原方选录

《方氏脉症正宗》:“古人云,痞块之由,作气、作血、作湿痰。愚按,古人之言痞块作气、作血、作湿痰。后人宗之,嗟乎,使病痞者,日益大而深也!其痞块之生也,由幼年而得者多,由中年而得者少。盖孩童之日,气血未充,精神未定,肌肤脆嫩,昏睡不时,不知寒冷。为父母者,失于调护,多致衣单失盖,使寒凉之邪侵入脏腑、经络。然当时不发者,因儿之禀受强旺,乳食调和。至三年五载,寒藏于内,气血两伤,脏腑寒冷,致冷气冷痰结成巢囊,附伴于经络之中,肠胃之旁,则成痞块也。初病之觉其形微,按之不痛,视为寻常之患。渐至延漫,如杯如拳,面黄肌瘦,疼痛无时,食成神疲,方为疗治。医者猜疑,以为食积,曲、卜、楂、芽以消其食,大黄、芒硝以破其积。伤心哉,服之者,而痞块更甚,形不保其常矣!唯明哲者,知为风寒之伤,冷气冷痰而成耳。治之时,动经月余,而病者惟求功速,多自误也。其脉必迟而稍有力。治宜调气血,理脾胃,攻补兼施之法。亦有发于中年者,亦由数年之前,或酒气贪凉,夜卧失盖,或衣单难御冬寒;或酷热口渴多饮凉泉而致也。治亦同前,只以药剂轻重之殊也。又有血块者,其人或受烟酒煿炙之伤,长途炎日之熏。热势猖狂,血分有伤,而随经之血离,为阻滞成瘀成块,附于肠胃之外,筋脉之间耳。或负重远行,用力过度,使流行之血亦阻之,为瘀为块也。二者之形,或拱于肌肤之内,或附于脏腑之旁,按之痛甚。病则形容憔悴,精神软弱,或五心潮热,或肌肤壮热,其脉数而稍有力。治宜养血清热,消瘀之法又有湿痰者,由脾胃寒冷,磨化失职,日饮浆稀,渐常停积,成瘀成块,杂合经络流行,或上或下,或现或伏,而怪症异形百出。使治者无主,而用药之无从也。可详痰门。寒症,拟类消痞块汤,拟类大中风汤:血块,拟类热瘀血汤,拟类寒瘀血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朱彩凤 - 博士生导师 - 杭州市中医院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