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V-33“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ССВ-33 Урал)是一艘苏联海军在1989年时启用的指挥舰,具有作为舰队旗舰、飞弹跟踪、空间轨迹跟踪、电子与情报作战以及通讯中继等多种特殊功能。该舰的北约代号被命名为Kapusta,在俄文中意指“白菜”,起因于该舰前半舰身上层的大型圆形雷达在造型上状似一颗白菜。
简介SSV-33“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ССВ-33 Урал)是一艘苏联海军在1989年时启用的指挥舰,具有作为舰队旗舰、飞弹跟踪、空间轨迹跟踪、电子与情报作战以及通讯中继等多种特殊功能。该舰的北约代号被命名为Kapusta,在俄文中意指“白菜”,起因于该舰前半舰身上层的大型圆形雷达在造型上状似一颗白菜。
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船在设计时的代号是1941“泰坦”工程,是一艘使用基洛夫级巡洋舰的核子动力船身为基础所开发的特殊用途船只。乌拉尔号下水后被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但它从来没有实际出海值勤,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用途构造太平洋舰队并未拥有任何能供其停靠的码头设施,逼使它非得漂浮在海面上以接驳方式与陆地联系。再加上船上需要大量部队人员保护与维持其正常运作,使得该舰俨然成为一艘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大兵营。苏联解体后,接手太平洋舰队的俄罗斯无法再继续支撑其高昂的护养开支,因此SSV-33在2002年底时正式退役,除籍后的旧船在俄罗斯位于太平洋岸唯一具有核动力船舰维修能力的星造船厂(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завод «Звезда»)进行拆除。
乌拉尔号上的无线电侦察系统被称作“珊瑚”(Coral),这个系统运用了厄尔布鲁斯(Elbrus)与多台EC-1046(IBMSystem/370大型电脑的苏联仿制版)作为其运算核心,是当时苏联电战技术的顶尖作品。
经常有中文文章声称该船是由1153型航空母舰的船体改来,并同时将1941计划误植为1191计划,但事实上相关的俄文资料中却没有提及1153型曾实际被建造过。1
基洛夫级巡洋舰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英语:Kirov class battlecruiser,俄语: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1144 «Орлан»“海鹰”),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仅次于航空母舰的最大型军舰,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及使用核动力的现役巡洋舰。舰上装载超过500枚导弹,因此有“武库舰”的称号。
基洛夫级的大小已经接近二战时代的战列舰,所以也被西方称为战列巡洋舰,排水量和武器火力类似战列舰但是任务和角色跟巡洋舰相同,苏联方面统一称之为 "重型核子导弹巡洋舰"。在美国海军曾操作过的舰只中,唯一与之吨位及功能相近的,是长堤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不过早已退役多年的该舰满载排水量只有17525吨,且设计和建造的年代要早得多。
基洛夫级配备各式防空、反潜、反舰武器。其中,垂直发射的反舰导弹是首见于苏联军舰之上(后来的库兹涅佐夫级大型航空巡洋舰也有配备垂直发射反舰导弹)。
基洛夫级大约有1600个船舱。其中140个单人或双人间的军官和士官住舱,30个军士和水兵住舱(每间可供6-30人居住)。全舰有220个门廊,49条走廊,总长度近20公里。舰上设有15间淋浴室,两间浴室,一间桑拿浴室,以及一座小型游泳池,另外还设有图书室和健身娱乐中心,双层的医疗中心,包括门诊部,药房,X光室,手术室,看护隔离病房和牙科诊所。
基洛夫级使用核动力与柴油蒸汽涡轮机主机(CONAD)。舰上以压力式反应器提供主要动力,能驱动该舰以航速20节以上航行。同时,舰上安装了两台柴油蒸汽锅炉,在高速行进时向涡轮追加饱和蒸气之用,增加轴马力使航速达到32节以上;另外,反应堆出现故障时亦可以作为备份动力。该舰动力系统所提供的电力和热能可以供应一座10-15万人口的城市,其舰体设计也用在了苏联核能指挥舰SSV-33“乌拉尔”号的船体上。
苏联从来没有提出过基洛夫级的后续舰种方案。1
相关条目基洛夫级巡洋舰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