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载体信道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载体信道也被称为B信道。ISDN 线路的一个信道,用于传输语音或数据信息。ISDN“基本速率接口”(BRI)有 2 个 B 信道。北美的 ISDN“主要速率接口”(PRI) 有 23 个 B 信道。欧洲的 ISDN“主要速率接口”(PRI)有 30 个 B 信道。

概述B信道可传送声音、图像和数据,它以恒定的64 kbps速度工作。该信道可应用于分组交换和线路交换,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分组交换应用在整个网络内采用逻辑连接,不需要专用的设施,一般将它称为“存储和转发”数据传送方法。线路交换则不同,因为该交换技术是以通过某些呼叫或通信资源连接的各种设备为基础。

B信道和D信道以协调的方式操作,D信道用来传送服务请求,而该服务则在B信道中传送。1

ISDN的接入信道为了实现灵活性,ISDN将数字管道定义了三种类型的信道,它们是载体信道(B信道)、数据信道(D信道)和混合信道(H信道)。

|| ||

B信道用全双工方式传输实际要传的数字信息;D信道虽然名字是数据信道,但它用来传输控制信息;H信道具有多种速率,适合视频、网络会议等信息传输。

用户接口窄带ISDN有两种类型的标准接口:基本速率接口BRI和主速率接口PRI。后者适用于大型企业和集团用户。

(1)基本速率接口(Basic Rate Interface,BRI)。

BRI的速率为144kbps,包含2个64kbps的B信道和一个16kbps的D信道(2B+D),ISDN本身需48kbps的带宽。因此BRI实际需要192kbps。

BRI适用于家庭用户或小型企业,一般不需要更换现有的电话线,就可以在同一条双绞线上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数据.但需要ISDN Modem.接线方式也需做一些调节。我们国家使用ISDN主要采用BRI模式(它是CCITT的标准)。

(2)主速率接口(Primary Rate Interface,PRI)。

PRI由23B+D信道组成,而本身需要8kbps的带宽,所以PRI需要一个1.544Mbps的数字信道。它正好和北美DS一1的电话业务的T1线路标准相同。而在欧洲.PRI由(30B+2D)30个B信道和两个64 kbps的D信道,总容量是2.048Mbps,这是E1线路的标准。2

ISDN主速率设计主速率ISDN线路和结构用在高速连接中。通常用于分散的场所,比如局域网到局域网形成的一个成本、效率高的广域网,因为对于普通用户和一个单独的访问点来说,它非常昂贵。由于新的DSL技术,主ISDN通信开始受到了挑战,主ISDN数据速率允许有23个B信道用以数据传输,1个D信道用以通信控制。23个B信道是设计为64Kb/s进行数据传输,这使得D信道作为了整个ISDN管道的主控制连接。某些情况下会要求一个主信道使用一个额外的连接,例如一个H信道,如果多个主连接要在两个场所之间复用在一起时,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数据速率可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比如H12为1.920Mb/s。

可以利用各种特点的ISDNH设计选择,ISDN的主速率接口设计允许多个B信道承载用户数据、话音、图像和声音,以及在23个B信道上的各种多媒体通信。ISDN技术也提供宽带ISDN,它是基于超过1.54dMb/s的速度的数据服务的使用而设计的。

在ISDN主连接中有64Kb/s分配给了D信道,用以呼叫信令,建立和在ISDN连接的建立阶段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的用户数据传输。如果需要,可以采用各种信令方法用以同步ISDN信道。这些信令方法包括信令系统7(SignalingSystem7,SS7)和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igital SubscriberSignaling 1,DSS1)。在这些信令系统中,载波使用它们确保在点到点之间的ISDN信道稳定。这些信令系统也用在呼叫建立连接和呼叫保持过程中,这些控制信道经常被用来确保开始数据传输,产生数据传输,通信状态有效,低通信延迟,执行包大小验证以及遇到的传输需求。

ISDN网络技术可以改变64Kb/s信道的规模并且使用户能够建立B信道群。

一个标准的ISDN通信过程遵循以下的顺序:用户利用ISDN连接通过D信道建立的到中心办公室(central office,CO)的连接,CO交换总机的ISDND交换机确认在D信道上收到了这一消息,并建立一个打开的B信道连接。在设备通过B信道建立起通信后,D信道监视这个过程,并允许B信道向交换机发送通信。ISDN交换机接着通过连接的O信道与其他请求的终端设备发送建立连接的消息,D信道接下来通过发送返回确认序列打开有关终端设备的B信道。在两端设备都被连按以后,ISDN交换机连接两个终端节点,进行最后的数据传输。为了进行ISDN通信,使用三层操作。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沛 - 副教授、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