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塞纳河河口整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塞纳河河口整治(regulation of Seine Riverestuary)是指在塞纳河河口进行的河口整治。塞纳河是法国北部的主要河流,流经巴黎,在勒阿弗尔(Le Havre)注入英吉利海峡,全长776km,流城面积7.86万km。河口整治主要在汤卡维尔至勒阿弗尔河段上进行。

定义塞纳河河口整治(regulation of Seine Riverestuary)是指在塞纳河河口进行的河口整治1。

塞纳河简介塞纳河是法国北部的主要河流,流经巴黎,在勒阿弗尔(Le Havre)注入英吉利海峡,全长776km,流城面积7.86万km。河口整治主要在汤卡维尔至勒阿弗尔河段上进行。塞纳河口是强潮河口,大潮时最大潮差7.2m,小潮湖差3m,河口宽阔,整治前沙洲罗列,航道摆动不定。由于法潮历时短,只有2~3h,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河床泥沙(中径为0.1mm)易于冲动,河口淤积严重,直接影响到勒阿弗尔港和里昂港的发展1。

整治过程100多年来,法国政府投入巨大资金进行了多次整治。

(1)1848~1867年间进行的整治工程,在拉马耶赖(La Mailleraye)与拉里勒河(LaRisle)之间兴建两道高水顺堤,以约束水流,堤顶高出平均大湖高潮位。但因高水河床缩窄过甚,涨潮流量锐减, 洪水时宣泄不畅,以致在整治段上下游都发生严重淤积。之后不得不从勒阿弗尔到汤卡维尔另辟--条运河,以维持里昂港的航运。

(2)1898~1920年,开始整治汤卡维尔下游航道。北岸修建一北高堤,顺堤上筑丁坝;南岸在相应的长度上修建南潜水堤。工程后航道仍变迁不定,北堤上端建丁坝迫使航道向南推移,南堤末端形成沙洲。1932年采用弯曲航道的计划方案。目的是稳定航道和挖除部分沙洲,1939年开工,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

(3)1950年起。用动床模型对航道线路和工程效果做了一系列试验。试验表明:航道应均匀弯曲,凹面向北,在汤卡维尔和翁弗勒尔之间的航道必须靠在一道高水堤一新北堤边。新北堤一直伸展到翁弗勒尔下游,直至3.0m河床处,以下有拉蒂埃抛石潜堤对翁弗勒尔下游潮流起导流作用。1956年肆成拉里勒河到翁弗勒尔间的新南堤,堤长10.5km。1957~1958年建成拉蒂埃抛石潜堤,堤长8.0km,高程+2.0~+3.5m,使涨、落流都有导流作用。

(4)1959年。拆除部分老北堤。1960年,兴建新北堤,采取整治与疏褴相结合的方针,使航道水深增加2.5m。吃水8.0 m和10.0m的船舶可在低糊和高潮分别驶进里昂港。里昂港得到迅速发展。

(5)1970年起,新建北低堤。长5.0km,由上游疏浚挖出的砂砾堆筑。建堤后,河床水深明显改善。接着清除河床中约6.0km长的水流无法冲动的河床泥沙。使水疏通畅。船舶吃水深度增加1.0m以上。

(6)1977年起,加高并延长北低堤至17km, 同时留一1km长的缺口,航道继续进行疏浚。1979年,航道水深增加2.0~2.4m。1980年后,3.5万t的船舶可驶抵里昂港。

(7)1982年后,再次对里昂港进港航道进行疏控,使航行船舶吃水深度由9.4m增加到10.0m。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再次进行试验研究,在保持河口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疏浚航道,使下行船舶吃水达到10.5m,上行船舶吃水达到12m,里昂港航道随时可以按纳6.0力t的船舶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