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电解池作为可逆电池计算而得的电动势。1过电位为实际进行电解时所用的分解电压和可逆电压(将电解池作为可逆电池计算而得的电动势)的差值。
相关概念过电位也叫“超电压”。实际进行电解时所用的分解电压和可逆电压(将电解池作为可逆电池计算而得的电动势)的差值。对某一电解产物讲,过电位同电极材料、温度电流密度、溶液浓度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过电位是耗费电能的原因之一,对生产是不利的,但有时却也可利用它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氢在上的过电位比校高,就使提炼高纯度锌能通过电解进行,在国民经济上得到很大好处。
分解电压也分解电势”或“分解电位”。通电分解电解质时,加于两个电极之上、能使电流継稳定地通过电解质、并使之开始电解的最低电压。
极化现象分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移而产生极性或增加极性的现象。电流通过电池或电解池时的电极电位实际值和其理论值(可逆值)发生偏差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电流越大,偏差越大,也就是极化现象愈显著。
电极电位有时也简称“电极位”。因电极上存在双电层而产生的电位。电极电位的大小,除温度、压力外,主要决定于电极的性质和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对某电极讲,通常以25°C和一个大气压下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有效度(或活度)为1m,在电极上参与电极反应的纯物质(单质或化合物)为最稳定的聚态时的电位数值为标准电极电位。用的一般电极位值,是以氮气的标准电极电位为零的相对值。
电解通电流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使在两个电极上(或电极旁)同时产生化学反应的一种过程。通电时,溶液或熔体中的正离子向阴极迁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同时,在阴极上起还原反应,产生新物质;在阳极上起氧化反应,产生新物质。决定产生何种新物质的因素很多,主要为所用电极和电解质的性质、溶液浓度等等。例如,用炭极电解液的食盐溶液,阴极上放出氢气,极旁产生苛性钠,阳极上放出氯气。如用炭极电解淡的食盐溶液,阴极上仍放出氢气,极旁产生苛性钠,阳极上放出氧气而在极旁产生盐酸。又如用白金极电解疏酸铜溶液,阴极上析出,阳极上放出氧气,极旁产生硫酸。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任毅如 - 副教授 - 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