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是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公里,引到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盆地的一项规模宏大的自流灌溉工程,实现甘肃人民的梦想,使部分大通河水改变流向,按照人的意志,驯服地穿越千山万壑流进并滋润干涸的秦王川大地。
工程背景这项宏伟工程地处甘肃西部边缘的崇山峻岭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艰巨,线长点多,总干渠、抽水分干渠合计总长205.7公里,支渠45条总长度67.5公里,建筑物繁多,并以隧洞为主。整个工程计有隧洞77座,总长度110公里,其中长度超过1公里的就有31座;渡槽29座;倒虹吸3座;支渠以上有各类建筑物4500多座。天祝县境内的天堂寺渠首至永登县庄浪河西岸香炉山总水闸段为总干渠,然后将水分至东一干渠和东二干渠,以及45条支渠输往秦王川灌区。干、支渠道总长868公里,为“引滦入津”工程长度的3.7倍。
引大入秦工程地跨甘青两省四地(市)六县(区),穿越崇山峻岭,工程艰巨,施工条件复杂,战线长,跨度大。 工程包括渠首引水枢纽、总干渠、东一、二干渠、电灌分干渠、黑武分干渠、69条支渠及斗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干支渠长达1265公里,其中总干渠、干渠、抽水分干渠合计总长205.7公里,建筑物繁多,且以隧洞群为主,干渠以上工程合计有隧洞71座,总长110公里,其中1公里以上的31座;另有渡槽38座,倒虹吸3座。主体工程总量2740万立方米。总干渠从天祝县境内的天堂寺渠首引水,全长87公里,其中隧洞33座,总长75.14公里。总干渠到香炉山后设总分水闸,将水分至东一、东二干渠经45条干渠流入灌区。东一干渠全长49.5公里,设计引水流量14立方米/秒;东二干渠全长54.3公里,设计引水流量18立方米/秒,加大流量21.5立方米/秒。工程规划灌溉面积为86万亩。灌区计划安置干旱地区移民8万人。设计引水流量32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36立方米/秒,年引水量4.43亿立方米,概算总投资28.13亿元。
工程1976年开工,1981年缓建。1987年,申请世界银行贷款1.23亿美元,同年全面复工建设。1994年,总干渠建成通水,1993年、1995年,东一、二干渠先后建成通水,1998年、2000年,东二干黑武分干渠、电灌分干渠分别建成通水。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累计建成支渠、分支渠62条780公里。灌溉面积73.47万亩,安置移民56442人。
工程通水运行以来,灌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兰州、白银两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大入秦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跨双流域调水自流灌溉工程,可谓今古之奇观,被称为“中国的地下运河”。在引大入秦水利工程建设中,中、外承包商共同奋战,创造了很多奇迹,有的是国内、乃至世界之最。
引大入秦工程现已成为西部的新型旅游景点,参观项目主要由天堂寺渠首枢纽、先明峡桥式倒虹吸、水磨沟倒虹吸、30A隧洞、大沙沟渡槽、盘道岭隧洞、香炉山总分水闸、庄浪河渡槽等景点组成。当漫步在大西北的土地上,将感受到我国人民改造环境、造化自然的伟大业绩,将亲身体会到大西北人的伟大气魄和和豪迈胸怀1。
工程介绍目的引大入秦工程是为解决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由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勘测设计并建造的将流经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120公里以外,跨流域调至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秦王川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为“引大入秦工程”。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程渠线长,费用殊巨,被赞颂为当代的都江堰,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中的先进水平。可谓亘古未有,堪称今古之奇观。
引大工程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鹏、朱镕基、乔石、宋平等先后亲临视察。李鹏、乔石分别欣然题词:“引来大通水、润泽秦王川”,“引大入秦改造自然,千秋功业造福人民”。工程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创造了甘肃水利建设史上的许多奇迹,曾经是甘肃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是建国以来甘肃省最大的外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第一个引进外资、国际招标、外国人参与建设的项目;是世界银行贷款援建项目的样板工程;是甘肃省迄今为止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唯一一个水利项目;首次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概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引大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运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镌刻入“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的项目;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被誉为“西北都江堰”和“人工地下长河”,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省十大建设成就之一;被省委省政府誉为一大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生存工程和发展工程;是展示甘肃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窗口。
功能定位以秦王川新区开发建设为依托,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统筹农业、工业、城乡生活、生态用水,面向市场,建立多元化供水格局,为兰州新区开发、“兰白都市圈”建设和供水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设计建造引大入秦工程自六十年代就由甘肃省水电设计院勘测设计。1976年起开始动工修建,至1981年因资金短缺而一度缓建,1985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又决定重新上马,并成立了由省长牵头的协调领导小组,组建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采用国内外公开招标形式建设,是一项由铁道部建设总公司第15、16、18、20局,甘肃省水电工程局、平凉地区水电工程局及日本国(株)熊谷组、意大利C.M.C公司及澳大利亚等联合大会战的成功典范。至1995年建成通水,工程总投资达22.69亿元,其中引进世界银行贷款1.23亿美元,国家投资1.1亿元,其余由地方自筹解决。
引大入秦工程西起天祝县天堂寺西侧的大通水旁,东至永登县秦王川,地跨甘青两省的四地市县区。工程由总干渠、干渠和支渠组成,全长884.3公里,相当于京杭大运河的49.29%。沿途以隧洞群为主要特点,有隧洞77座,渡槽38座,倒虹吸3座,隧洞总长达110公里,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地下运河”。总干渠从天堂寺到永登县的香炉山。全长87公里,其中隧道33座,总长75.14公里,渡槽9座,倒虹吸两座。总干渠在香炉山设总分闸,将水分流至东一干渠、东二干渠及45条支渠流入灌区。
引大入秦工程穿过总长度为110公里的隧洞群,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绝无仅有,比“红旗渠”上180座隧洞群总长度还长79公里,是其3.5倍。总干渠上渠水穿过长11.65公里的30A隧洞,经350米的大沙沟渡槽,流入全长15.72公里的盘道岭隧洞,最终到达香炉山总分水闸。盘道岭隧洞为无压输水隧洞,是我国最长的引水隧洞,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比国内最长的大瑶山隧洞还长1.4公里。干渠以上工程中,1公里以上的隧洞31座,是中外罕见的;人工地下长河。全长15.723公里的总干渠盘道岭隧洞,是世界第七、我国第一的长隧洞,在引水隧洞仍居世界第一,并在施工中解决了一些世界性的难题。
总干渠从天祝县境内的天堂寺渠首引水,全长87公里,设计引水量32立方米每秒,加大引水量36立方米每秒。总干渠有隧洞33座,总长75公里,另有干渠两条,东一干渠全长50公里,东二干全长54公里,还有45条支渠,总长约为675公里。引大入秦工程总工程量2740万立方米,全部工程于1997年完成。
引大入秦工程每年引水量4.43亿立方米,规划灌溉面积86万亩。可以解决秦王川地区28.3万农民脱贫致富,并安排其他贫困地区自愿移民8万人,年均农林牧业总产值可达3.84亿元。从根本上解决了永登、皋兰两县22个乡(镇)28.3万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对改善灌溉渠的气候,建设兰州的卫星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引大入秦工程堪称华夏第一渠。天堂寺前,一道飞虹增日丽;秦王川中,千倾绿浪竞风流。引大入秦工程已成为重要的游览参观景点。沿线旅游资源有:距引大渠首枢纽仅5公里的青海互助北山林场森林公园、渠首天堂寺、朱岔峡本康小麦积、吐鲁沟隧洞、天王沟森林区、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尕达寺、鲁土司衙门、先明峡水磨沟倒虹吸管道、东大寺、大沙引大入秦的建成通水,对秦王川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发展举足轻重,在相继建成了西槽玫瑰园、鸵鸟繁殖基地、中川林场等许多农业观光项目,还有许多拟建中的度假村、消闲避暑的别墅等,将成为兰州市近郊永登县新的旅游区。
引大入秦工程的许多气势雄伟壮观的建筑,都是在永登县连城--河桥旅游开发区、城关旅游开发区内。兰州市永登县委、县政府对这一特色资源开发极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和发展目标。力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旅游业发展的后劲2。
主要项目天堂寺渠首引水枢纽
位于天祝县天堂寺东侧大通河上,大通河水经渠首引水枢纽引入总干渠,总干渠全长87公里,有地下隧洞33座,总长75.14公里,设计引水流量32立方米/秒。大通河水进入总干渠后,先通过一段明渠,然后进入地下隧洞群,到达先明峡倒虹吸。
先明峡桥式倒虹吸
总干渠上水头落差107米、长481米的先明峡桥式倒虹吸,将水导入东岸的隧洞群,是亚洲最大的同类工程之一。渠水流至民乐乡,跨越全长565米、直径2.65米的水磨沟倒虹吸进入30A隧洞,水磨沟倒虹吸是国内最大的钢制倒虹吸管。
香炉山总分水闸
永登县庄浪河西岸的香炉山总分水闸位于总干渠尾,总分水闸将水分为东一干渠和东二干渠,东二干渠上长2194.8米,最大高度43米的庄浪河渡槽,跨越庄浪河、兰新铁路、兰新公路、汉长城和明长城,是全国最长的引水渡槽。入秦之水经东一干渠和东二干渠,由45条支渠输往秦王川灌区。
石门沟水库
石门沟水库是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优化调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水库位于秦川镇石门沟村以北3.6 km处,距兰州新区中心35km,是一座峡谷型注入式水库。工程于2011年4月27日开工,2012年6月28 日建成蓄水,项目总投资9600万元,总库容630万立方米。大坝高45.44米,坝顶长256米,坝顶宽6米。主要由水库大坝、引水和输水系统、上坝道路组成。2013年5月17日,水库正式启闸放水,为兰州新区第二水厂开始供水。加上之前建成的尖山庙、山字墩水库,3座水库总库容达到850万立方米,年调蓄能力可以达到4000万-5000万立方米。蓄水能力是兰州新区用水量的20倍,完全可以保障新区开发建设期用水需求。
翻山岭水库
位于永登县中堡镇刑家湾村,距永登县城7公里,是从引大入秦工程东二干引水的注入式水库,工程是向县城及周边农村地区供水的水源工程。该水库设计总库容145万立方米,最大坝高26.3米,设计蓄水位2198.4米,汛限水位2197.56米。工程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完成主体工程,2012年10月18日开始第一次试蓄水40万立方米,2013年4月24日第二次试蓄水70万立方米3。
意义引大入秦工程对于甘肃来说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千秋伟业,对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有着重要作用。工程建成保灌86万亩农田,如节水灌溉,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使昔日荒漠变为万顷良田。不但能解决30余万农民的温饱问题,还可安置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移民8万人。引大入秦工程将与景电、西岔电灌工程连成一片,在黄河上游地区建成一个稳产高产的粮食基地,对实现甘肃粮食自给和中央提出的开发、建设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引大入秦工程是以隧洞群为主要特点,总干渠中有85.2%穿越地下,工程之艰难、投资之巨大举世瞩目,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人造地下长河”,堪称“华夏第一渠”。
引大工程是甘肃人民战天斗地重新安排甘肃山河的一项伟大壮举,也是中国水利史上的经典之作,是西北的“都江堰”。在许多方面曾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的一流水平。引大工程已成为展示甘肃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创业精神干实事、办大事的一个窗口。引大工程已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中共甘肃省委、中国兰州市委和市政府分别正式命名为全国全省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朋友参观。
构想来源《永登县志》记载:引水灌溉秦王川的设想,始于本世纪初。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陕甘总督升允委派皋兰籍绅士王树中,偕同朱仲尊、薛立人等到祝藏族自治县松山一带察看红嘴河、黑马圈河,想引水入秦王川,终因“川原深且重,形式殊悬隔。有如龙门山,神禹凿不得”而作罢。
民国29年和30年(1940年和1941年),南京政府经济部勘测队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两次勘测引庄浪河水入秦王川工程,并拟定出《庄浪河暨秦王川查勘报告》及《秦王川渠工程计划书》。民国33年,甘肃水利林木公司武威工作站第三次勘测“引庄入秦”工程,提出《永登县秦王川查勘报告》。由于水源、地形、技术、费用等原因,所作计划未能实施3。
筹备1956年,定西地区(当时永登、皋兰两县都属定西管辖)为贯彻《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提出引大通河入秦王川的设想。并从此开始到1958年,从大通河上游青海省的克图至永登县武胜驿,三次勘测引水线路。1965年,省水利厅设计院,勘测庄浪河流域和秦王川部分地方。1970年,省水电局一总队会同兰州市及永登、皋兰两县技术人员,全面勘测秦王川的水土资源,1972年,完成《甘肃省秦王川地区水利规划报告》。该规划报告分为引大入秦和调庄入秦两部分,经对两河水量、水质比较,确定引大入秦为规划采用方案。
1973年12月,省水电设计院完成《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975年12月,水电部委托黄河治理委员会组成审查小组,召开现场审查会议,会议同意兴建这项工程,根据审查意见,省水电设计院对总干渠高、中、低三条引水线路,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对灌区规划作出修改和补充。1976年10月,省水电设计院完成《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修改初步设计报告》,选定天堂寺引水高程2256米的总干渠引水线路,11月,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在兰州召开由中央水电部、黄河治理委员会等30多个单位参加的引大入秦工程修改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会议认为天堂寺引水线路比较合理。后经过多次局部调整,确定总干渠长87公里,其中隧洞33座,长75.14公里。规划引大入秦工程灌溉面积86万亩,其中秦王川盆地为57.11万亩,总干渠沿线4.3万亩,庄浪河沿岸4.86万亩,东山丘陵区14.34万亩,北川丘陵区2.98万亩,秦王川盆地东南部2.41万亩,其中包括提水灌溉面积16.5万亩。
1987年,甘肃省向国家计委报送《甘肃省引大入秦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12日,国家计委批准确认工程总概算为10.65亿元,工期7年。并同意向世界银行贷款1.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56亿元)动工兴建3。
全面竣工历时39年,有着西北“都江堰”美誉的“引大入秦”工程,2015年4月28日正式通过专家竣工验收,正式宣布全面竣工。这意味着甘肃省兰州、白银、景泰、皋兰、永登、天祝和兰州新区200多万民众和近20万头牲畜的用水问题得以解决,并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