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两个温,湿等性质相差甚远的季节,称为过渡季节。一年中的春季,秋季被认为是过渡季节。
划分天文划分法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气象划分法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古代划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农历划分法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候温划分法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1
季候特点春季与秋季均为过渡季节,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而且都很活跃。王安石曾经用这样一首诗描述对春天气候的矛盾心情:“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描述春天天气变化多端。春季秋季的气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气温变化幅度大
人们一般把春季作为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生机勃勃,但是春天也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期,是气温乍暖还寒和冷暖骤变的时期。春季一天中的气温差异最大。
秋季为入冬前的过渡季节,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也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加大,秋季开始,白天渐短,黑夜渐长,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2)空气干燥多大风
春季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除了气温变化幅度大之外,空气干燥并多大风天气也是另一特点。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而且都很活跃,所以经常出现大风天气,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其特点是南北大风交替出现,风力较大。一般来说,5月份后,南北大风频繁的现象才能好转。一次大风天气的到来,带来了冷空气,气温下降,同时降低了空气湿度。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乏水分,易出现“秋燥”,所以秋季的保健重点在润肺。
(3)北方多沙尘天气
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若前段时间降水偏少,地面干燥,当大风来临时,极易出现沙尘天气。气象上把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的三、四月份还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期。
沙尘天气发生的结果就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急剧增多,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也急剧升高,从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4)南方多阴雨天气
中国初春或深秋时节接连几天甚至经月阴雨连绵、阳光寡照的寒冷天气。又称低温连阴雨。
南方,春季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温交替出现,阴雨季节,湿气较大,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对人的心理疾病影响很大,因此春季应特别重视顺应自然适应气候的变化。2
养生保健春季养生一、每日宜早卧早起,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
二、加强锻炼。每天起床后坚持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早锻炼,持之以恒可精神饱满、神清气爽。
三、早餐要摄取较多的热量 养成每天早餐摄取大部分热量食物的习惯,以便供给人体充足的热量。
四、平衡饮食。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满足春季因人体代谢旺盛而蛋白质需求的增加。
五、吃一些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饮食要清淡,油腻的菜肴可使人饭后产生疲惫现象。
六、多吃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功能的胡萝卜、菠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黄绿色蔬菜.
七、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例如枇杷、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八、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既可中和体内酸性产物,又可补充维生素。例如葡萄干,桔子,香蕉,苹果中都富含这种矿物质。3
秋季养生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房事养生: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饮食调养: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4
防病保健过渡季节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要注意采取积极预防、综合控制的措施。常见传染病如:
1、流感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2、风疹症状: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3、肺结核症状: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4、流行性腮腺炎症状: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5、水痘症状: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6、麻疹症状: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7、流脑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应尽量做到:
1、要注意适度开窗换气。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的相对恒定。早晨要注意开窗换气,吐故纳新,经常保持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新鲜。
2、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过渡季节的天气乍冷乍热,变化多端。同时,人体抵抗力也处于低下的状态。因此,一定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的发生。
3、要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春秋两季是进行户外活动的最佳季节,要尽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
4、要保持日常生活规律。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处事不要过激,应做到心胸开阔,心平气和,情绪乐观,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要避免多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多嘈杂,空气污浊,是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场所。患有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人,要自觉不到公共场所去,以免传染给他人。
6、要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最好每天用清水洗眼睛、鼻腔两次以上,保征眼和鼻的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绢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
7、要经常翻晒衣服被褥。衣服被褥潮湿之后容易孳生病菌。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有效地杀灭病菌。因此,要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留卫生死角。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刚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