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磷质烙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磷质烙印(俗称屏幕灼伤烧印烧屏残影图像残留重影等)是一种出现在阴极射线管显示屏上的、永久性的区域损伤。其表现为一些原先视频在显示屏上留下长久不褪的残影。磷质烙印是由长时间显示静止的文字或图像而导致。

简介磷质烙印(俗称屏幕灼伤烧印烧屏残影图像残留重影等)是一种出现在阴极射线管显示屏上的、永久性的区域损伤。其表现为一些原先视频在显示屏上留下长久不褪的残影。磷质烙印是由长时间显示静止的文字或图像而导致。

现代LCD、LED和等离子显示屏也有可能出现烙印现象,故此计算机、新款的电视机也设有定时关机的保护功能。现在的显像管显示屏比起以前较不受到磷质烙印的影响,这要归功于对磷光薄膜的改良和如今计算机图像的低对比度,而早期的图像大多为黑白的。液晶显示器不会有磷质烙印的问题因为视频不是直接靠磷光体产生的(但有可能产生暂时的烙印现象)。1

阴极射线管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缩写:CRT,又称“显像管”、布劳恩管)是一种用于显示系统的物理仪器,曾广泛应用于示波器、电视机和显示器上。它是利用阴极电子枪发射电子,在阳极高压的作用下,射向萤光屏,使萤光粉发光,同时电子束在偏转磁场的作用下,作上下左右的移动来达到扫描的目的。早期的阴极射线管仅能显示光线的强弱,展现黑白画面。而彩色阴极射线管具有红色、绿色和蓝色三支电子枪,三支电子枪同时发射电子打在屏幕玻璃上磷化物上来显示颜色。

由于它笨重、耗电且较占空间,不适合用于便携设备,而且使用材料多,已很难压低生产成本,2000年代起几乎被轻巧、省电且省空间的液晶显示器取代。阴极射线管的市场剩下极重视色彩表现、需要极高反应速度及低温环境下等特殊用途。

历史最早的阴极射线管是由英国人威廉·克鲁克斯首创,可以发出射线,这种阴极射线管被称为克鲁克斯管。

德国人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在阴极射线管上涂布萤光物质,此种阴极射线显像管被称为布劳恩管,在德国、日本等地,仍广泛使用布劳恩管这一称呼。

显像管的种类磁场偏向型:以磁场令电子束产生偏向,产生磁场的偏向线圈附加在阴极射线管颈部外侧。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使用此种方式的显像管。

电场偏向型:以电场令电子束产生偏向,产生电场的偏向极板内建在阴极射线管内部。示波器使用此种方式的显像管,以利应付不同的扫描频率,但此方式需要较长的管身,主要用于电子仪器。

威廉士管:具有记忆保持功能的特殊阴极射线管。2

等离子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又称为电浆显示屏,是一种平面显示屏幕,光线由两块玻璃之间的离子,射向磷质而发出。与液晶显示器不同,放出的气体并无水银成分,而是使用钝气氖及氙混合而成,这种气体是无害气体。

等离子显示器甚为光亮(1000 lx或以上),可显示更多种颜色,也可制造出较大面积的显示屏,最大对角可达381厘米(150吋)。等离子显示屏的对比度亦高,可制造出全黑效果,对观看电影尤其适合。显示屏厚度只有6厘米,连同其他电路板,厚度亦只有10厘米。

等离子的发光原理是在真空玻璃管中注入惰性气体或水银蒸气,加电压之后,使气体产生等离子效应,放出紫外线,激发荧光粉而产生可见光,利用激发时间的长短来产生不同的亮度。等离子显示器中,每一个像素都是三个不同颜色(三原色)的等离子发光体所产生的。由于它是每个独立的发光体在同一时间一次点亮的,所以特别清晰鲜明。等离子显示器的使用寿命约5~6万个小时。随着使用的时间的增加,其亮度会衰退。

要注意的是,等离子显示器并不是液晶显示器。后者的显示器虽然也很轻薄,但是用的技术却是大不相同。液晶显示器通常会使用一到两个大型萤光灯或是LED当作其背光源,在背光源上面的液晶面板则是利用遮罩的原理让显示器显示出不同颜色。2

参见屏幕保护程序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军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