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口水电站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上游的西溪上(即沙溪与富屯溪汇合口处之下游约5.5公里),距市区14公里。该电站距福州市185公里,距三明市95公里。电站建成后供电福建省电网。
简介沙溪口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5562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总面积的42%。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76毫米。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000立方米/秒,100年一遇洪峰流量20300立方米/秒,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26300立方米;/秒。库区周围群山环抱,库盆中没有碳酸盐岩类分布,且地下分水岭高于设计蓄水位,故不存在渗漏问题。坝址地层由石英片岩、长英片岩和云母岩组成,左岸及河床为石英片岩与云母长英片岩互层,河床礁滩部分及右岸则为云母长英片岩、夹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岩石抗压强度一般在50MPa以上。坝址主要地质问题为某些坝段存在倾向下游的云母片岩的片理面与倾向上游的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组成的棱体,对抗滑稳定不利。经勘探及野外试验工作,并抗滑稳定计算分析,认为只要对不稳定坝段的断裂带在坝址处采用开挖与回填混凝土塞的方式处理后,能满足抗滑稳定的要求。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1。
影响范围沙溪口水电站水库呈“丫”型,当正常蓄水位88米时,水库面积为17.5平方公里。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移民,初期运行,汛期81米,汛后83米;后期运行,汛后水位88米,迁移人口9442人。按2年一遇洪水标准征地,淹没耕地6389亩。
主要贡献本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过木效益。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单机容量7.5万千瓦。初期运行时汛期限制水位及设计洪水位均为81米,多年平均发电量7.42亿千瓦·时;后期运行时汛期限制水位及设计洪水位均为85米,设计蓄水位88米,后期装机容量30万千瓦,保证出力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9.6亿千瓦·时。电站设300吨级船闸,除通航外,兼作放竹木用,年运输能力为329.1万吨。
相关数据本电站属二等工程。电站枢纽由拦河(闸)坝、河床式发电厂房、开关站和通航建筑物等组成。溢流坝位于河床中间偏左岸,最大坝高40米,堰顶高程初期(10孔)69.6米,后期74.3米,设16孔开敞式溢流堰,孔口尺寸(宽×高)17×14.8米,采用消力戽戽池式消能方式。厂房位于右岸,主厂房尺寸长160米,宽69米,高61米。船闸设于左岸主河槽中,采用一级船闸,船闸闸室有效尺寸为130米×12米×2.5米。110千伏及220千伏开关站均为户外式,设于右岸 本电站对外交通方便,外福铁路从坝址右岸通过,公路从左岸通过。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导流方案,并利用二期围堰发电;一期先围右岸厂房及10孔溢流坝,二期围左岸。一期围堰采用挡水围堰,挡水围堰标准按全年10年一遇,洪水流量13900立方米/秒设计;二期上游与下游围堰采用挡水围堰,标准分别按全年50年和20年一遇,洪水流量分别为18500立方米/秒和15900立方米/秒1。
建设过程本电站由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设计,集团公司水电闽江工程局施工。电站于1980年列入国家基建计划,1983年3月正式筹建,于1987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规划设计1980年省革委会在南平召开沙溪口水电站选坝址会议,确定设计方案为:河床式径流发电,坝形为混凝土重力坝,安装4台由富春江水工机械厂制造的7.5万千瓦伞式水轮发电机组,保证出力5万千瓦,工程预算总投资5.58亿元(后调整为7.05亿元)。
工程开工1983年2月,沙溪口水力发电厂筹备处成立。5月,引进科威特低息贷款900万第拉尔(约合3060万美元)。1983年9月,按国家审定的概算总投资对工程实行总承包的水电部闽江工程局根据“分期围堰、二期围堰挡水发电”的施工方案破土动工。历时5个月,一期工程围堰闭气,达到71米高程。1984年7月,主体工程开工。闽江工程局第一工程处在水电部指导下,进行龟裂松动和水平预裂控制爆破,效率比普通爆破提高40%。在水工基础的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实行“三检制度”,即第一工程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初检,施工技术部门进行二检,再会同华东勘测设计院等单位进行三检,使工程合格率达95%以上。在混凝土施工中,第二工程处对砂石料系统进行改进,安装新式粗轧机和日本进口的拌和搂,采用砼浇筑滑模新工艺和碾压混凝土技术,浇筑质量和工效分别提高15%和45%。
电站建设1985年底,沙溪口水电站工地完成浇筑混凝土19.5万立方米,超计划9.2%。翌年3~6月,西溪流域有9次洪峰威胁电厂工程。4月20日,洪水流量每秒达5000多立方米,24小时水位上涨4.5米,上游围堰最低处距洪水位只有20多厘米。由于汛期,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分别比计划少7万立方米和3万立方米。汛后,水电建设总局要求按期实现1号机发电的目标,并确定截流时间。1987年4月,沙溪口电厂成立。是年7月,大坝、厂房等一期开挖工程基本结束,共开挖土石方84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49万立方米。9月1日,二期围堰截流。11月中旬1号机设备安装结束,进入调试阶段。该电厂位于西溪之上,距市区14公里。其大坝全长628米,右岸1~15号坝段高74米,尾水闸门高84米,其余部分高93米。坝址上游集雨面积约2.25万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面积的42%。水库容量1.54亿立方米。流量每秒778立方米。厂房面积1.1万平方米,设计装机4×7.5万千瓦。
生产管理1988年1月,1号机转入试生产期。16日,瑞典ABB公司制造的调速器发生振动引起导水翼接力器严重损坏,致使1号机在2月份只发电6小时。3月,因设计误差,配合尺寸不当,导致停机684小时,少发电2000万千瓦时。10月,2号机投入运行。在总结1号机组经验的基础上,对部分设备进行技术改进。在2号机试生产期间,共进行技术改进100多项,机组完好率比1号机提高44%,设备缺陷减少60%,但水能浪费突出。汛期,因杂物堵塞拦污栅机组出力降低60%,常停机弃水排污。同时,施工单位为施工和防汛经常开启溢洪闸门弃水,水能浪费加剧,当年少发电约7000万千瓦时,翌年上半年少发电近1亿千瓦时。下半年弃水减少,同时加高临时围堰,发电水头由76米增至81米,并在栏污栅前安装清污机,水能利用率提高21%,机组出力由3万千瓦增至7.5万千瓦。1989年12月和1990年12月,3号机和4号机先后安装完毕,经试运行后进入试生产期。1990年沙溪口电厂发电5.06亿千瓦时。1989~1990年累计发电13.26亿千瓦时2。
其他介绍沙溪口水电站位于中国福建省,闽江支流西溪上,距南平市14公里,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0米,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年发电量9.6亿千瓦·时,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过木效益。水库淹没耕地700公顷,移民8700人。1983年7月开工,1987年12月第1台机组发电,1990年12月全部投产。
坝址左岸及河床为石英片岩与云母长英片岩组互层,河床礁滩部分及右岸则为云母长英片岩、夹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岩石抗压强度一股在50MPa以上。坝址主要地质问题为某些坝段存在倾向下游的云母片岩的片理面与倾向上游的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组成的棱体,对抗滑稳定不利。经勘探及野外试验和并抗滑稳定计算分析,认为只要对不稳定坝段的断裂带在坝址处采用开挖与回填混凝土塞的方式处理后,能满足抗滑稳定的要求。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实测最大流量18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78.8立方米/秒,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5562平方公里,占西溪流域面积的99%,占闽江流域面积的42%。多年平均流量77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45亿立方米。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流量20300立方米/秒,相应库水位85米;正常蓄水位88米,相应库容1.64亿立方米;死水位82米,调节库容0.8亿立方米。属日调节水库。电站设计水头17.5米,最大水头24米,最小水头7米。
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坝、开敞式溢洪道、河床式厂房、开关站和船闸等组成。
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全长628米,坝顶高程93米,最大坝高40米。
溢流坝段有16孔开敞式溢流道,每孔宽17米,溢洪道全长326.5米。溢流孔底坎高程74.3米,设有16扇17米×14.8米(宽×高)的弧形闸门。
河床式厂房位于河床右侧,内设4台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转轮直径8米,单机容量7.5万千瓦。主厂房长160米,宽67.9米,高62.57米。机组段长113米,安装场位于厂房右端。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下游侧。2台容量为180MVA的三相变压器布置在尾水平台上。110千伏和220千伏屋外开关站布置在下游尾水渠右侧平台上。
300吨级船闸,水级为24.2米,采用底部长廊道分散输水方式。闸室尺寸130米×12米×2.5米(长×宽×最小水深)。
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7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79万立方米。帷幕灌浆1.04万平方米,固结灌浆2.44万平方米,钢筋、钢材2.92万吨。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导流方式。
福建沙溪口水力发电厂作为国家“七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筹建于1983年3月,1987年4月正式建厂,是福建省第一家引进部分外资的水电工程。
电厂坐落在南平市境内的闽江上游支流西溪河道上,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综合功能的低水头径流式日调节水电厂,装设4台单机容量7.5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为9.6亿千瓦时,既是省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的主力电厂,又是闽北输变电的枢纽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