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总铁结合力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总铁结合力是指每升血清中的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实际反映转铁蛋白的水平。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是血清中铁(Iron)的转运蛋白。

基本概述由于总铁结合力实际上是铁离子和各种蛋白的非特异结合,所以不能依据转铁蛋白的分子量将二者相互转换。同时,由于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并不相同,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究竟有多大并不十分清楚。1

结合力**(一)血清铁测定**

【参考值】

亚铁嗪显色法:男性11~30μmol/L,女性9~27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铁增高 ①肝细胞损害;②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③血液病,包括非缺铁性贫血、再障及白血病。

2.血清铁降低: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

【参考值】

亚铁嗪显色法: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新生儿降低,女青年和孕妇增高。

2.病理性变化:①降低: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②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

影响原因影响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的原因:

正常人静脉血清铁的含量男性10.7—26.9μmol/L;女性9.0—23.3μmol/L;儿童9.0—32.3μmol/L;老年7.2—14.4μmol/L;总铁结合力为48.3—68.0μmol/L。

血清铁增高常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发生障碍,如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的利用率降低,体内储存铁释放增多或铁的吸收量增加;急性肝细胞坏死,储存铁从受损的肝细胞中释放出来;反复多次地输血;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恶性贫血;慢性肝炎(血清铁升高的程度与病程相平行)。阿胶是我国传统的补血配方,乳酸亚铁是很好的二价补铁制剂,市场上很多补血产品将它们单独作为配方来用。

血清铁降低常见于:体内总铁不足,如营养不良;铁摄入不足或胃肠道病变;缺铁性贫血;铁丢失增加,如泌尿道、生殖道、胃肠道的慢性长期失血;铁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及婴儿生长期;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疾病;体内储存于网状系统的铁释放减少。

总铁结合力降低多见于遗传性运铁蛋白缺乏症,运铁蛋白合成不足;肾病、尿毒症运铁蛋白丢失;肝硬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贮存铁蛋白缺乏。总铁结合力升高多见于各种缺铁性贫血、运铁蛋白合成增强;肝细胞坏死等贮存铁蛋白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入血液增加。

测定建立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铬天青B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直接测定法。方法 在pH4.5的条件下,结合铁从转铁蛋白释放,铬天青B与血清中的铁和过量的铁标准液发生显色反应,再加入碱性缓冲液,在pH7.8的条件下,转铁蛋白从铁和铬天青B复合物中吸引铁与其结合,溶液的吸光度值下降与血清总铁结合力浓度呈正比。对反应条件和方法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显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30nm,线性可达130.0μmol/L,回收率为98.3%~99.2%,批内变异系数为2.7%,批间变异系数为3.8%,与碳酸镁作吸附剂的手工比色法比较有良好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0.994X+0.40,r=0.993。70例健康成人血清总铁结合力含量为51.3~76.3μmol/L。该法试剂稳定,具有操作快速、灵敏、简便和结果准确等优点,适宜于血清总铁结合力的手工测定和自动化分析。2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在肝癌病程发展中的变化研究背景铁参与血红蛋白构成,同时也是酶类的基本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代谢失衡将导致多种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病变、血色素沉积、缺铁性贫血等。在肝细胞炎性反应中,体内主要储存铁的铁蛋白合成明显增加;而肝细胞变性坏死,又使得铁蛋白释放入血,也可使铁蛋白升高。近年研究发现,铁离子代谢紊乱发生在原发性肝癌(肝癌)和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中,并有研究发现,血清铁离子的浓度在正常健康人和肝癌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2011年,日本学者坂井田功在临床观察发现,降低肝癌细胞内铁离子含量,能够有效地阻止肝癌的进一步发展,提示了铁离子在肝癌病程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作用。未见有关于肝癌发病进程中铁离子浓度变化的相关报道。研究拟探讨肝癌在病程发展中血清铁(serumiron,SI)的变化情况,探讨SI水平变化与肝癌的临床意义。3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肝胆门诊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76例,其中男93例,女83例,平均55岁。根据B超、CT扫描或核磁共振影像检查明确诊断,诊断分期采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和BCLC系统分期(表1) 。所有患者均调查家系和病史,排除肝脏中铁沉积肝癌、遗传性缺铁性疾病以及既往有铁代谢紊乱疾病患者,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研究结论铁代谢在人体生理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DNA合成、ATP产生、血色素组成、氧化还原、线粒体呼吸链等均有铁离子不同程度的参与。而铁代谢的紊乱却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其中铁离子代谢紊乱与肝病有相关性已被报道。而铁离子累积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已被发现,其中遗传血色病是临床上最早明确的铁离子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疾病。近年发现铁离子代谢紊乱可能是作为丙肝诱发肝癌的辅助因素。铁离子代谢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主要涉及铁离子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氧化反应升高导致肝细胞的死亡和凋亡,降低肝癌患者中肝细胞铁离子的浓度可以延缓肝癌的发展和恶化。铁离子代谢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的重点在肝组织以及铁代谢相关蛋白,而直接关注SI与肝癌关系的研究甚少。而研究发现,176例肝癌患者中,TNM分期为ⅣB期(任何T,任何N、M1)和ⅣA期(任何T,N1、M0)患者的SI和TIBC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发现,SI和TIBC与BCLC分期的PS评分呈正相关,即SI和TIBC与肝癌的病程发展呈正相关。人体中的铁离子存在于铁蛋白中,血清中的铁离子在正常健康成人中的参考范围为11~30μmol/L。本研究中仅Ⅳ期的肝癌患者的SI不在正常范围,这可能与肝癌的发病进程相关。在肝癌发病进程中,患者体内的铁离子不断地聚集在肝组织中,并通过促进癌细胞增殖和诱导高水平ROS引起细胞凋亡,而血清中铁离子浓度可能会不断降低。但SI随着病程发展下降,与原永明等4研究发现的肝癌患者中SI的较高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调查的人群差异所致,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TIBC水平随着肝癌病程的进展逐渐下降。TIBC是指每升血清中的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它反映了转铁蛋白的水平。文献报道转铁蛋白5在肝癌患者明显下降,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其原因可能是肝癌在发生发展中,由于炎症的增加和正常细胞的减少,导致转铁蛋白的合成和消耗增加。而本研究在数据分析中发现,TIBC较SI对于原发性肝癌进程监测作用强,其原因可能与TIBC与转铁蛋白相关性较强有密切关系。综上所述,虽然本研究样本为小样本调查,但本研究发现的肝癌患者SI和TIBC与肝癌的发病呈正相关,提示SI和TIBC对肝癌的病情发展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能为进一步大样本调查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和进一步研究提高原发性肝癌预警和诊疗水平提供一定思路。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晓林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