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形迹和构造体系按规模大小而划分的级别。又称构造级别。如分为一级构造、二级构造、三级构造等,或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构造等。一般在一个地区占有主导地位的构造体系或某一构造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构造形迹,列为一级构造,规模较小的列为二级构造,依此类推。1
介绍构造等级是指构造形迹的规模大小,它和构造序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同一场构造运动中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迹有序次之分,也有规模大小之分,把不同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各类构造形迹综合起来,也有规模大小的区别。构造规模大小包括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两种含义,所以构造等级既是构造形迹绝对大小的概念,也是相对大小的概念。
例如从全球角度看,那些长达几千公里甚至万余公里,且影响某些大陆、大洋甚至全球的构造,称超巨型构造;延伸数百至千余公里且影响地壳较大范围的构造,称巨型构造;那些延伸几十公里至100~200km,且具有区域性规模者称大型构造,延伸十至几十公里者,可称大中型构造;延伸几公里至十余公里者,称之为中型构造,延伸几公里者,称中小型构造;延伸几百米至千余米者,称小型构造,长约几十米至百余米的,称微型构造,仅在露头上甚至手标本上出露的构造,称超微型构造;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的构造,则称为显微构造等……。这种构造分级显然是绝对大小的概念。
如果研究调查区域仅限制一个井田或矿田,那些从井田或矿田范围角度看虽然长度仅有几公里,但对井田的其它构造起控制作用的主干构造,就是井田的一级构造,其它相对规模较小的构造依次划分为二级、三级等构造。因此,这种构造等级又有相对大小含义。
构造序次既是构造形迹产生的先后顺序的时间概念,又是构造形迹间挨次控制的概念;而构造等级只是构造形迹规模大小的空间概念。在一般情况下,初序次构造形迹常常成为研究区域的一级构造,而低序次构造则成为二级、三级或四级构造。但是,不是所有的初序次构造都能成为研究区域的一级构造,有些也可以成为二级、三级、四级甚至更低级别的构造,同样,也不是所有低序次构造必定要成为研究调查区的二级、三级、四级构造,也可以成为一级构造。由此可知,两者无绝对对应关系。
研究意义研究构造序次和等级,以及正确判别构造序次和等级,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又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地质力学从构造形迹展布方位、力学性质、运动方式和排列组合特征的角度探讨其形成的构造应力场,进而探讨地壳运动的方式和方向。此外,要准确地做到上述这点,就必须辨别好构造序次。具体的理论意义如下:
(1)初序次的构造形迹是区域应力场下的产物,而各类低序次构造形迹则是在局部应力场条件下形成的。前者反映区域地壳运动的特征,后者只反映所依存的各类构造形迹的变位和位移特征。所以,若不能很好辨别构造序次,错误地把低序次构造判断为初序次构造,或者把不同序次构造混杂在一起,必然导致对区域地壳运动特征准确判断的失误,进而不能正确探讨地壳运动的方式和方向。
(2)低序次构造形迹是高序次构造形迹派生的,受其控制,高序次构造形迹的变位、位移方式和力学性质常常可以通过低序次构造的特征反映出来。在正确辨别构造序次的条件下,才能应用低序次构造来准确鉴定高序次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和变位,位移方式,进而正确确定初序次构造形迹的应变图像特征并探讨地壳运动。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刚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