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苹果黑星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苹果黑星病的病原菌是苹果黑星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黑星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呈放射状,初期叶上生绿褐色霉层,稍后霉层渐变为褐色至黑色。是世界性苹果病害,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国危害严重,中国的北方多省市都有此病害。

病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呈放射状,初期叶上生绿褐色霉层,稍后霉层渐变为褐色至黑色。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叶片枯焦,易早期脱落。叶柄、叶脉及果实等上的症状都与梨黑星病相似,特点是后期在病斑上均覆盖一层黑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特性苹果黑星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 代:Fusicladium dendriticum(wallr.)Fuck.称树状黑星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也有报道其无性世代为。Spilocaea pomiF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初无色,后变为青褐色至红褐色,在培养基上灰色,分枝,有隔。分生孢子梗丛生,深褐色,大小50~60×4~6微米,屈膝状或结节状,短而直立,无隔或具1~2个隔膜。梗顶着生一个单细胞(少数双细胞)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梭形或长卯圆形,深褐色,大小12~22×6~9微米。病菌在腐生阶段可形成假囊壳,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黑色,子囊平行排列于假囊壳基部,子囊长棍棒形或圆筒形,具短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排列成两行。子囊孢子卵圆形,青褐至黄褐色,双细胞,上面的细胞较小而稍尖。1

发病特点发病特点:苹果黑星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溃疡和芽鳞内或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子囊孢子到第二年春季成熟,田间分生孢子在6~7月份最多。病菌也可被蚜虫传播。寄主最易受害时期为花蕾开放与花瓣脱落期间,萼片上的病斑为以后侵染果实的最好菌源。因此,早春为病害发生的重要时期。在苹果感病期间,天气连绵多雨,适于病菌初次侵染。果实成熟期间被害,导致贮藏期间及运输中的损失。苹果各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小苹果品种中,黄太平最感病,其次为黄海棠和花红,河南海棠、三叶海棠较为抗病;多花海棠是高抗品种。大苹果品种,国光和富士较易感病;其次为印度、红星、金冠、祝光、旭、黄魁等品种抗病力强。1

发生规律苹果黑星菌的子囊壳大多在秋冬形成。在培养基上,20C和pH4.5~5.8时生长最适。实体形成后,在紫褐色的予实体层上产牛白霜状担孢子,担孢子陆续成熟,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在木质部定植,然后沿导管上下蔓延。春、秋雨季是病菌侵入的有利时期。树体从感病到出现症状需1~2年时间。发病后,重病树1~2年死亡;轻病树可活十多年,部分病树还可自行恢复健康。该病的发生与果园地势、管理水平及品种密切相关。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盐碱过重、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重;果园管理粗放。伤口不及时保护等均易导致病害发生。大树较幼树易感病。苹果各品种间感病性存在差异。1

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低洼积水地注意及时排水,改良土壤,以增强树势。

(2)清除初侵染源。挖除果园内重病树、病死树、根蘖苗,清除病根,锯除发病枝干,及时刮除病苗子实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喷干枝清园,全树喷洒300倍液+有机硅。1

地理分布世界性苹果病害,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国危害严重。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新疆、甘肃、四川、云南及台湾等省局部地方有发现。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刚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