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传播的植物病害是指植物病原菌可随气流远距离传播引起植物病害流行和危害的一种现象。按照病害传播距离的大小可分为近距离传播、中程传播和远距离传播。近程传播的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中程传播为几百米到几公里,远程传播可达数十、百公里。在此过程中病原菌个体或群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生范围广,引起病害暴发性强、病害成灾严重的特点,因此气传病害是限制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简介气流传播的植物病害是指植物病原菌可随气流远距离传播引起植物病害流行和危害的一种现象。按照病害传播距离的大小可分为近距离传播、中程传播和远距离传播。近程传播的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中程传播为几百米到几公里,远程传播可达数十、百公里。在此过程中病原菌个体或群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生范围广,引起病害暴发性强、病害成灾严重的特点,因此气传病害是限制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
举例我国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其次是小麦叶锈病,尤其是在西南和黄淮海麦区的一些地方发生也很严重。小麦秆锈病在20世纪50年代曾在我国东北、内蒙、西南、西北春麦区,以及东南沿海和江淮冬麦区严重流行,随着抗病育种的发展和耕作制度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基本得到控制。此外,水稻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苹果黑星病和黄瓜霜霉病等均是典型的植物气传病害例子,如果条件合适,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美国和印度,小麦杆锈菌可进行远距离传播。研究也表明玉米锈病也有在洲际之间靠气流远距离传播的现象。另外,尽管由于天然的隔离物,例如高山、海洋和沙漠等,可以阻碍病原物传播,但很多事例说明,当它们一旦通过某一途径被引人某一新的地区后,这些气传病害会很快在当地定殖并发展起来,成为某一地区以前没有的新的气传病害。例如,马铃薯晚疫病1840年引人欧洲,1909年引人澳大利亚和南非小麦条锈病分别在1979年和1980年被传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现在还没有微生物扩散的最大极限的直接证据,但是核试验所产生的有辐射微粒的运动为此提供了一些启示。1
防治在悠久的农业生产中,气传病害是一类非常重要和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历史上有许多气传病害流行造成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危害的事例。研究和认识其发生发展规律是控制其危害的前提和基础。气传病害的发生是一个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过程,涉及寄主(农作物的抗病性和生育期等)、病原物(数量和致病性等)及环境(气象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等。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组合和程度可引发气传病害的不同流行程度(时间和空同上)和形式,当然造成农作物的不同产量损失。因此气传病害规律的研究、认识和掌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其治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刚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