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氯喹啉
英文名称:Chloroquine diphosphate 中文别名:磷酸氯化喹啉
CAS No.:50-63-5 分子式:C18H26ClN3**·**2(H3PO4) 分子量:515.865
磷酸氯喹啉是医学药品。本品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主要用途:抗疟药及抗阿米巴药,用于控制疟疾病状、疟疾症状控制性预防及阿米巴肝脓肿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磷酸氯喹啉
中文别名:磷酸氯化喹啉
英文名称:Chloroquine diphosphate
英文别名:Chloroquin diphosphate;Sanoquin;Tanakene;Chingamin phosphate;1,4-Pentanediamine,N4-(7-chloro-4- quinolinyl)-N1,N1-diethyl-,phosphate (1:2)
CAS No.:50-63-5
EINECS号:200-055-2
分子式:C18H26ClN3**·**2(H3PO4)
分子量:515.8651
物化属性外观与形状:白色固体
熔点:200℃
沸点:460.6 ℃at 760 mmHg
闪光点:232.3 ℃ at 760 mmHg
水溶性:H2O:50 mg/mL1
安全信息符号:GHS07
信号词:警告
包装等级:Ⅲ
海关编码:2933499090
危险品运输编码:1544
WGK Germany:3
危险类别码:R22
安全说明:S22-S24/25
RTECS号:VB2450000
危险品标志:Xn1
生产方法及用途方法:可通过4,7-二氯喹啉与2-氨基-5二乙氨基戊烷缩合,得到磷酸氯喹啉。
用途:抗疟药及抗阿米巴药,用于控制疟疾病状、疟疾症状控制性预防及阿米巴肝脓肿等
适应症本品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对红细胞外期无效,必须合用伯氨奎琳以根治良性疟(良性疟有红细胞外期)。恶性疟无红细胞外期,故可根治恶性疟,但其配子体可生长较长时间,故恶性疟也需加用伯氨喹琳,以消灭配子体,杜绝传播。本品对红细胞前期无效,故不宜作病因性预防。此外,本品尚有抗阿米巴病、抗肺吸虫病及华支睾吸虫病、抗利什曼病和驱除条虫、囊虫以及奎尼丁样作用等。据报道,本品对光敏性疾病也有良效。本品尚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淋巴细胞转化,降低血循环中T细胞数,使免疫复合物形成受阻,并能稳定溶酶体膜和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硬皮病、慢性肾炎等,但显效慢,需服用数月始见效。本品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抗复发治疗。无堕胎作用,可用于孕妇。2
用量用法(1)控制疟疾临床症状:每日服1g,第2、3日各服0.5g。肌注或静滴:129~258mg/次,1次/日。静滴时用5%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滴。
(2)预防疟疾:0.5g/次,1次/周。
(3)抗疟疾复发:与伯氨喹琳合用,第1日服本品1g。
(4)治疗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第1、2日0.5g/次,2次/日,以后每日0.5g,连用2~3周。
(5)治疗肺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0.25g/次,3次/日,连服2~3个月。
(6)治疗心律不齐:开始每日服1g,维持量为0.25~1g/日,分1~2次服用。
(7)治疗胶原病:开始服0.25g/次,1~2次/日,症状控制后,0.125g/次,2~3次/日,长期维持。
(8)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口服0.25g/次,1~2次/日,连服2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再连服半年。
(9)治疗脂溢性皮炎:0.25g/次,2次/日,待皮损恢复后减半量维持,10~15日痊愈率达100%。3
注意事项口服常有恶心、呕吐等,偶有头痛、头晕、瘙痒、皮疹、剥脱性皮炎、脱发、耳鸣、烦躁等;大剂量可有肝功能异常、视力模糊、复视、视野缩小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心肌损害、窦房结抑制、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引起阿斯综合征,可使心跳停搏、血压骤降而导致死亡。故目前临床上多不主张氯奎肌注或静推,以免发生事故,禁与心肌抑制药如奎宁、奎尼丁等并用,可引起中毒性肝炎。严重肝病患者可用氨酚奎琳。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患者忌用。2
规格片剂:0.125g(相当于盐基0.075g)、0.25g(相当于盐基0.15g);针剂:每支129mg。
计算化学数据1、分子量:515.865(g/mol)
2、分子式:C18H26ClN3**·**2(H3PO4)
3、氢键供体数量:7
4、氢键受体数量:11
5、可旋转化学键数量:8
6、互变异构体数量:3
7、准确质量:515.135316
8、同位素质量:515.135316
9、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184
10、重原子数量:32
11、形式电荷:0
12、复杂度:359
13、同位素原子数量:0
14、确定/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5、确定/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6、共价键单元数量:3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宁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