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河槽由泥、土、沙、石组成,这些河流泥沙在自然水流作用下不断运动着。床面上的泥沙被水流冲起,又得不到上游来沙的补充,使床面下切,形成河床的天然冲刷。其影响因素有:挟沙能力、河槽土质与比降、上游来沙条件。
河槽天然冲刷简介河槽天然冲刷 (he cao tian ran chong shua)natural scour of water
桥下河槽冲刷是一个复杂问题,它主要包括:河床演变,天然冲刷,桥下一般冲刷与墩台局部冲刷。
其中河床演变是指河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年下降或淤高所引起的河床变形。
天然冲刷是指建桥前洪水时期,由于深溉的摆动,水流的集中所产生的河槽冲刷;桥下一般冲刷是指建桥后,由于桥梁压缩水流而引起的河槽冲刷;墩台局部冲刷是指由于墩台阻水,在墩台周围所产生的局部冲刷。在桥位勘测中,河床演变主要是依靠调查取得,而后三种冲刷主要是依据计算取得。
河槽天然冲刷的研究,除对桥梁冲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外,还对其它一些设置在河道中的构造物,比如高压电干、通讯设施的安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河槽又称河道,指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河槽不是固定不变的1,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人为、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地震等作用,河槽的位置、宽度、长度都会发生变化,甚至,在塌陷等地质作用下,形成新的瀑布。
河槽的根本成因是河流改道。河流改道有由内因引起的,也有由外因引起的。外因包括构造运动使某一河段地面抬升或下沉,冰川、崩塌、滑坡将河道堰塞,人工另辟河道等。其中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大规模改道,被废弃的河段可能被抬高而位于现今的分水岭上,也可能由于沉降而被后来的沉积物所埋藏。河流本身作用引起的改道多半发生在堆积作用旺盛的平原河流上。这种河流的河床逐渐淤浅,比降减小,以致洪水发生时来不及排泄而泛出河槽。泛出河槽的水流在河槽两侧大量迅速堆积泥沙,形成天然堤。久而久之,河槽及其两岸的天然堤会高出地面,当天然堤于某处溃决后在下游冲刷出一条较深的槽道,洪水消退后,河流循新槽流去,原河槽就成为被废弃的古河槽。
河槽按形态可分为顺直河床、弯曲河床、汊河型河床、游荡型河床。其中平面形态较顺直的单一性河道,弯曲系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