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空气被山脉等地形抬升而形成的降水。产生地形性降水时往往伴有天气扰动,严格地讲,地形性降水量应除去该天气扰动在平坦地形上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降水量。地形作用不仅限于山坡,还能扩及到迎风方的较大距离上和下风方的较小距离内。一般说来地形使迎风方的降水量加大,而使下风方的降水量减小,基至出现干旱少雨的区域(叫做雨影区)。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大多位于山脉的东南迎风坡;例如,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武夷山和南岭山地等迎风坡。
简介湿空气被山脉等地形抬升而形成的降水。1
特点产生地形性降水时往往伴有天气扰动,严格地讲,地形性降水量应除去该天气扰动在平坦地形上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降水量。地形作用不仅限于山坡,还能扩及到迎风方的较大距离上和下风方的较小距离内。一般说来地形使迎风方的降水量加大,而使下风方的降水量减小,基至出现干旱少雨的区域(叫做雨影区)。1
机制地形影响降水的主要机制包括:
(1)迎风坡动力抬升;
(2)地形上游阻滞对对流的触发;
(3)地形云的播撒效应;
(4)地形重力波等。2
易发生地区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大多位于山脉的东南迎风坡;例如,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武夷山和南岭山地等迎风坡。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