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桂枝麻黄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桂枝麻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主治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者;阳明病,五六日至七八日,如疟,热多寒少,一日再发,其脉微缓,为欲愈者;厥阴脉微而恶寒者,为阴阳俱虚,不可吐下者;厥阴发汗,面色赤,有热者,此欲解者。

组成桂枝、麻黄(去根节)、赤芍药、杏仁(去皮尖,麸炒黄)各一两。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者;阳明病,五六日至七八日,如疟,热多寒少,一日再发,其脉微缓,为欲愈者;厥阴脉微而恶寒者,为阴阳俱虚,不可吐下者;厥阴发汗,面色赤,有热者,此欲解者。

重要文献摘要原方选录

《医方类聚》:“桂枝麻黄汤证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者。阳明病,五六日至七八日,如疟,热多寒少,一日再发,其脉微缓,为欲愈者。厥阴脉微而恶寒者,为阴阳俱虚,不可吐下者:厥阴发汗,面色赤,有热者,此欲解者。以上皆宜服之。”

方论选录

1.《儒门事亲》:“二之气为病,多发风温、风热。经曰:风伤于阳,湿伤于阴。微头痛身热,发作风温之候。风伤于卫气也,湿伤于脾气也。是以风温为病,阴阳俱自浮,汗出,身重,多眠,鼻息,语言难出。此以上二证,不宜下。若与巴豆大毒丸药,热证并生,重者必死。二之气病,宜以桂枝麻黄汤,发汗而已。”

2.《东医宝鉴》:“恶风自汗,或带清血。由春伤风、夏感湿而发动,故其泻暴。风邪人于肠胃,故大便不聚而泻。风邪内缩,宜桂枝麻黄汤汗之。”

3.《医垒元戎》:“太阳发汗不彻,转属阳明,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不可下,下之为逆,宜桂枝麻黄汤。太阳病,有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宜桂枝麻黄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冠华 - 博士,副教授 - 山西中医学院医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