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鬼哭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鬼哭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幼幼新书》卷十七引茅先生方。具有《准绳·幼科》:止疟疾之功效。主治1.《幼幼新书》引茅先生方:小儿脾寒疟疾。2.《医方大成》引汤氏方:疟疾久不愈者。

组成常山、大腹皮、白茯苓、鳖甲(醋炙)、甘草(炙)各等分(45g)。

用法用量1.古代用法:上鳖甲、甘草修事,外三味不得见火,为末。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冬取桃、柳枝各二七寸,同煎至五分,临发时服。咯吐出涎不妨。

2.现代用法:上药混合后共同锉散。每次服用6g,以桃、柳枝各7寸同煎,临发时服用。

功用《准绳·幼科》:止疟疾。

主治1.《幼幼新书》引茅先生方:小儿脾寒疟疾。

2.《医方大成》引汤氏方:疟疾久不愈者。

重要文献摘要方论选录:

《广嗣全诀》:“鬼哭散治久疟不愈。常山、大腹皮、白茯苓、鳖甲(醋炙)、甘草(炙)等分,上每服二钱,加桃柳枝各七寸,水煎。”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朋 - 中医主任医师,教授 - 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西苑医院